[实用新型]一种车身转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42308.0 | 申请日: | 2011-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147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05 |
发明(设计)人: | 陈小平;陈灵芝;王程远;顾伟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金刚汽车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47/52 | 分类号: | B65G47/52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805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身 转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生产辅助工装,尤其涉及一种车身转接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生产设备水平的提高,在进行例如涂装机器人喷涂、机器人打胶、总装风挡玻璃机器人打胶安装等时,都要求车身在涂装吊具、滑撬及总装吊具上有较高的定位精度。而提高车身的定位精度最可靠就是使用销定位。车身在涂装生产过程中需要经过多次吊具至滑撬、滑撬至吊具的转接,目前的生产线都为多种车型混线生产,而车身底部合理可靠的通用定位工艺孔往往只有一对,也就是说吊具使用的车身定位工艺孔和滑撬使用的车身定位工艺孔是同一对工艺孔。当吊具抱车身的位置与滑撬支撑车身的位置不同,在转接过程中,吊具可以直接将车身落至滑撬上或是直接将车身从滑撬上抱起,但是当吊具所抱车身位置与滑撬所支撑车身位置出现重叠时,例如滑撬上的滑撬定位销插在车身定位工艺孔中,此时无法使吊具上的吊具定位销再插入车身定位工艺孔中来吊起车身,所以此时就不能按常规动作顺利完成车身的转接,如此一来既造成了不便,又降低了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一般车身转接装置在吊具抱车身的位置与滑撬支撑车身的位置重叠时无法按常规动作顺利完成车身转接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在任意时候均能使车身顺利完成转接的车身转接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车身转接装置,包括吊具、滑撬,所述的吊具上设有吊具定位销,所述的滑撬上设有滑撬定位销,所述的滑撬下设有滚床,所述的滚床的两侧设有升降机构。为了避免当吊具抱车身的位置与滑撬支撑车身的位置重叠时无法按常规动作完成车身转接,设计了滚床两侧的升降机构,先将车身从吊具转至升降机构,撤开吊具,以此来空出车身底部定位工艺孔,接着车身再随着升降机构落至滑撬上,实现销定位;将车身从滑撬移至吊具同理反向操作,即车身再随着升降机构上升至离开滑撬,空出车身底部定位工艺孔,再使吊具上的吊具定位销进入车身底部定位工艺孔,然后吊起车身。
作为优选,所述的升降机构包括油缸、油缸安装架,所述的油缸安装架上设有可上下移动的导杆,所述的导杆与油缸的缸杆平行,所述的油缸安装架顶部设有顶板,导杆上端连接顶板,油缸的缸杆上端连接顶板。油缸可推动顶板上下移动,与油缸的缸杆平行的导杆起导向作用,保持顶板在移动过程中的水平。
作为优选,所述的顶板上设有弹性支撑块。当车身在吊具与滑撬之间转接时,弹性支撑块具有缓冲作用,可减少震动,使转接过程更为稳定。
作为优选,所述的滚床的两侧的升降机构数目为每侧2个。左右各两个升降机构足以稳定的支撑车身,可以保证车身转接时的平稳。
作为优选,所述的升降机构与滚床固定连接。升降机构与滚床固定连接可保证每次使用本实用新型前不必使升降机构与滚床之间再次定位,提高了效率。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保证车身在吊具与滑撬之间始终能顺利转接;(2)转接过程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吊具1、滑撬2、吊具定位销3、滑撬定位销4、滚床5、油缸安装架6、油缸7、导杆8、弹性支撑块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的一种车身转接装置,包括吊具1、滑撬2,所述的吊具1上设有吊具定位销3,所述的滑撬2上设有滑撬定位销4,所述的滑撬2下设有滚床5,所述的滚床5的两侧各设有2个升降机构。所述的升降机构与滚床5固定连接,所述的升降机构包括油缸7、油缸安装架6,所述的油缸安装架6上设有可上下移动的导杆8,所述的导杆8与油缸7的缸杆平行,所述的油缸安装架6顶部设有顶板,导杆8上端连接顶板,油缸7的缸杆上端连接顶板,所述的顶板上设有弹性支撑块9。
当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将车身从吊具1转至滑撬2时,先将车身从吊具1转至升降机构,所述的升降机构包括油缸7、油缸安装架6,所述的油缸安装架6上设有可上下移动的导杆8,所述的导杆8与油缸7的缸杆平行,所述的油缸安装架6顶部设有顶板,导杆8上端连接顶板,油缸7的缸杆上端连接顶板,所述的顶板上设有弹性支撑块9,升降机构顶板初始时处于最高位置,顶板上设有弹性支撑块9,当车身落至弹性支撑块9上,由于弹性支撑块9的缓冲,震动较少,撤开吊具1,空出车身底部定位工艺孔,油缸7带动顶板向下移动,从而带动车身下移直至滑撬2上的滑撬定位销4进入车身底部定位工艺孔,在此过程中导杆8起导向作用,保持顶板的平稳。将车身从滑撬2转至吊具1时,油缸7带动顶板上移,直至车身离开滑撬2,在此过程中导杆8仍然起导向作用,保持顶板的平稳。此时车身底部定位工艺孔空出,再使吊具1上的吊具定位销3进入车身底部定位工艺孔,即可顺利吊起车身。左右各两个升降机构足以稳定的支撑车身,可以保证车身转接时的平稳。升降机构与滚床5固定连接可保证每次使用本实用新型前不必使升降机构与滚床5之间再次定位,提高了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金刚汽车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金刚汽车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4230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