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压力传感器肋骨矫形固定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539330.X | 申请日: | 2011-12-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762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15 |
| 发明(设计)人: | 何泽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何泽锋 |
| 主分类号: | A61B17/80 | 分类号: | A61B17/80;A61B17/86 |
| 代理公司: | 厦门南强之路专利事务所 35200 | 代理人: | 马应森 |
| 地址: | 361004 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压力传感器 肋骨 矫形 固定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外科治疗器具,尤其是涉及一种带压力传感器肋骨矫形固定器。
背景技术
当前,针对漏斗胸、鸡胸和严重胸部外伤导致的连枷胸等胸壁畸形的外科治疗常应用肋骨矫形固定系统,肋骨矫形固定系统主要部件肋骨矫形板为一金属板,使胸壁畸形矫正微创外科治疗手段成为可能,但是在临床应用过程中仍有以下问题需要解决:
1)目前肋骨矫形板仅能起胸壁畸形的矫形作用,但难以准确检测判断矫形的压力;
2)难以判断矫形的效果;
3)难以准确判断矫形达到预期效果所需的时间;
4)难以准确判断撤除矫形板的时间;
5)难以准确选择矫形钢板所需的材料。
目前所使用的肋骨矫形固定板正因为存在上述不足,在临床应用的过程中,使我们仅能比较粗略判断撤除矫形板的时间,这样有不少患者撤除矫形板后复发;同时,目前不管是成人还是儿童,胸壁畸形矫形所用的肋骨矫形板都是同一材质,没有针对不同压力不同患者选择不同强度的肋骨矫形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的肋骨矫形固定系统存在的上述缺点,提供一种带压力传感器肋骨矫形板。
本实用新型设有肋骨矫形板、肋骨固定件、固定螺丝和压力传感器,所述肋骨矫形板两端部的上下两侧各设有至少4个齿槽,所述齿槽中设有螺纹;所述肋骨固定件上设有螺丝卡槽;所述压力传感器固定在肋骨矫形板上;使用时,所述固定螺丝旋入齿槽中。
所述齿槽可采用4~6个,所述齿槽可采用连续齿槽或间断齿槽。
所述压力传感器可采用粘合剂固定在肋骨矫形板上,所述压力传感器最好固定在肋骨矫形板上表面;所述压力传感器可采用金属电阻应变片,使用时,将压力传感器用粘合剂粘合在所述肋骨矫形板中间的表面上。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突出优点:
1)可以准确检测肋骨矫形板在矫形过程中所承受的压力。
2)可以随时检测肋骨矫形板在矫形过程中所承受的压力。
3)可以准确预测矫形达到预期效果所需要的时间。
4)可以准确地确定撤除矫形板的时间。
5)可以根据不同年龄和不同畸形的患者的不同压力状况选择不同的材料所做成的肋骨矫形板。
6)术中操作向导简单。
7)由于采用固定螺丝固定肋骨矫形板和肋骨固定片,因此不易脱位和移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肋骨矫形板和肋骨固定件的结构组成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肋骨矫形板和压力传感器的结构组成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侧面结构组成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肋骨固定件的结构组成示意图。
图5为图4的侧面结构组成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肋骨固定件和固定螺丝的结构组成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肋骨矫形板的结构组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参见图1~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设有肋骨矫形板1、肋骨固定件2、固定螺丝3、粘合剂层4和压力传感器5,所述肋骨矫形板1两端部的上下两侧各设有5个齿槽11,所述齿槽11中设有螺纹;所述肋骨固定件2上设有螺丝卡槽21;所述压力传感器5用粘合剂层4粘合在所述肋骨矫形板1中间的表面上。使用时,所述固定螺丝3旋入齿槽11中。所述齿槽11采用间断齿槽。
所述压力传感器5采用金属电阻应变片,使用时,将金属电阻应变片用粘合剂粘合在所述肋骨矫形板1中间的表面上。
标记12为设于肋骨矫形板1两端的固定孔;标记22为设于肋骨固定件2两端的固定孔。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及原理:
1)压力传感器(可采用金属电阻应变片)以粘合剂粘合在所述肋骨矫形板中间的表面上。
2)当肋骨矫形板受力发生应力变化时,金属电阻应变片也一起产生形变,使金属电阻应变片的阻值发生改变,从而使加在电阻上的电压发生变化。这种金属电阻应变片在受力时产生的阻值变化通常较小,一般这种金属电阻应变片都组成应变电桥,并通过体外传感装置及后续的仪表放大器进行放大,再传输给处理电路(通常是A/D转换和CPU)显示或执行机构。
实施例2
参见图7,与实施例1类似,其区别在于所述齿槽111采用连续齿槽,图7中的其它标记与图2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何泽锋,未经何泽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3933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