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道路拓宽项目中跨线斜腿钢构桥的改造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38599.6 | 申请日: | 2011-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699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8 |
发明(设计)人: | 牛宏;陈金涛;来猛刚;周江;岳振民;李雅娟;崔贵云;战昂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11/04 | 分类号: | E01D11/04;E01D22/00 |
代理公司: | 西安新思维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61114 | 代理人: | 黄秦芳 |
地址: | 710075 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道路 拓宽 项目 中跨线斜腿钢构桥 改造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公路桥梁的设计和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道路拓宽项目中跨线斜腿钢构桥的改造结构。
背景技术
斜腿钢构桥是我国普遍使用的一种桥型,它的一个重要用途是上跨高速公路或者干线公路,交通行业还专门出版了这类桥梁的通用图,以利此种桥梁结构的推广。由于设计成熟、结构可靠、施工简便、造型美观,斜腿钢构桥在我国的高速公路或者干线公路上大量存在。斜腿钢构桥通常包括对称设置的基础和斜腿,桥面架设于基础和斜腿之上。
随着我国的交通行业蓬勃发展,交通量急剧增加,很多高速公路和干线公路急需拓宽改造,由于斜腿钢构桥的斜腿侵占了桥下道路空间,道路的拓宽受到影响。按照目前的常规做法,一般会将整座斜腿钢构桥拆除,然后在原桥位重新修建新的跨线桥。
但是在高速公路和干线公路拓宽改造时被拆除的斜腿钢构桥,通常不是因为结构病害而被拆除,而是由于斜腿钢构桥的支撑墩——斜腿侵占了桥下道路空间,使拓宽的车道通行净空不够,最终被拆除的。拆除斜腿钢构桥后,为了保证上跨道路的通行,相关部门还要在原桥位新建一座更大跨径的桥梁。这种无奈的做法不光浪费巨大、代价高昂,而且施工周期长,需要长时间阻断交通,社会影响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道路拓宽项目中跨线斜腿钢构桥的改造结构,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浪费巨大、代价高昂和施工周期长的问题。
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道路拓宽项目中跨线斜腿钢构桥的改造结构,包括基础、斜腿和桥面,桥面上对称设置有梁体,其特征在于:基础外侧对称设置支撑柱,支撑柱的上部设置第二转向器;支撑柱外侧对称设置有配重块,在配重块与第二转向器之间设置有背索;桥面的梁体上对称设置有第一转向器,梁体之间设置有水平平衡索,第一转向器与第二转向器之间设置有支撑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在高速公路或者干线公路拓宽改造时,不拆除全部斜腿钢构桥,而是采用一种新型的支撑体系,替代斜腿的作用,承担全部的桥梁上部荷载,因此施工过程中只用拆除影响新增车道通行净空的斜腿结构即可,因此可以避免很大的浪费;
2、在施工期间可以保证跨线桥的正常通行,不会造成交通中断;
3、所有新增加构件的施工,对被跨越的高速公路或者干线公路影响很小,不会造成高速公路或者干线公路交通中断;
4、本实用新型的改造方法尽量利用原有结构物,在不拆除这些结构物的前提下,可以节约大量建设成本;
5、本实用新型的改造方法中仅拆除影响拓宽道路通行净空的斜腿结构,整个建设工期大幅度缩短。
附图说明:
图1是常见跨线斜腿钢构桥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跨线斜腿钢构桥对道路拓宽的影响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施工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支撑索,2-背索,3-水平平衡索,4-支撑柱,5-配重块,6-第一转向器,7-第二转向器,8-基础,9-斜腿,10-桥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地说明。
参见图1和图2,常见的斜腿钢构桥通常包括对称设置的基础8和斜腿9,桥面10架设于基础8和斜腿9之上。但是斜腿钢构桥的支撑墩——斜腿9侵占了桥下道路空间,使拓宽的车道通行净空不够,道路的拓宽受到影响。
参见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道路拓宽项目中跨线斜腿钢构桥的改造结构,包括支撑柱4、配重块5、基础8、斜腿9和桥面10,桥面10上对称设置有梁体。所说的基础8外侧对称设置支撑柱4,支撑柱4的上部设置第二转向器7;支撑柱4外侧对称设置有配重块5,在配重块5与第二转向器7之间设置有背索2;桥面10的梁体上对称设置有第一转向器6,梁体之间设置有水平平衡索3,第一转向器6与第二转向器7之间设置有支撑索1。
其中的构件功能介绍如下:
支撑索1——代替斜腿的作用,支撑桥梁上部的所有荷载;
背索2——连接配重块5和第二转向器7,平衡支撑索1产生的水平力;
水平平衡索3——连接两个支撑索1,平衡支撑索1产生的水平力;
支撑柱4——平衡支撑索1和背索2产生的竖向力;
配重块5——平衡背索2产生的水平力和竖向力;
第一转向器6——设置于梁体上,平衡支撑索1和水平平衡索3之间的内力;
第二转向器7——设置于支撑柱4顶部,平衡支撑索1和背索2之间的内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3859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U型管式预制拼装立柱承台结构
- 下一篇:用于摊铺机机械加宽熨平板的快换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