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适用于矿用自卸车转向助力泵与发动机取力口间相连接的过渡传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38347.3 | 申请日: | 2011-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683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8 |
发明(设计)人: | 石宇东;段俊锋;王学敏;刘闯;赵志刚;丁辉斌;刘朋;申丽;刘春鹏;刘文新;符磊;梁世平;徐世伟;刘华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宇通重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25/02 | 分类号: | B60K25/02 |
代理公司: | 郑州中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1110 | 代理人: | 郭中民 |
地址: | 450001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适用于 卸车 转向 助力 发动机 取力口间 相连 过渡 传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用于矿用自卸车转向助力泵与发动机取力口间相连接的过渡传动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矿用自卸车产品中,转向助力泵(1)与发动机输出口采用的是如图1所示的直接连接方式,在传动过程中,发动机输出齿轮(4)直接与安装在转向助力泵(1)上的齿轮(3)啮合并通过齿轮(3)驱动转向助力泵(1)旋转并进行正常工作。由图2所示的受力分析可知,作用在齿轮(3)节圆上的作用力Fn可分解为作用到齿轮(3)上沿径向的径向力Fr和沿周向的周向力Ft,若为斜齿轮时,Fn还可分解为作用到齿轮(3)上沿轴向的轴向力Fa,在齿轮(3)所受作用力Fn的三个分力中,除了周向力Ft使转向助力泵(1)做正常的旋转运动外,其余的径向力Fr或轴向力Fa恰恰对转向助力泵(1)来说是非常有害的,转向助力泵(1)在径向力Fr或轴向力Fa的作用下,极易导致转向助力泵(1)内部非正常磨损并引发转向助力泵(1)早期故障,严重影响了液压系统的质量可靠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正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适用于矿用自卸车转向助力泵与发动机取力口间相连接的过渡传动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述技术措施来实现:
本实用新型的过渡传动装置包括通过前、后轴承以及设置在前、后轴承外圈之间的衬套安装在连接体内的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的一端通过安装在轴端的输入齿轮与发动机输出齿轮相啮合,所述传动轴的另一端与转向助力泵的动力输入轴相结合;在后轴承外圈的左端和前轴承外圈的右端分别设置有轴承外圈支撑圈,且两个轴承外圈支撑圈分别卡装在连接体内壁上加工出的相应的环槽中;在前轴承内圈两端各设置有一个轴承内圈支撑圈,且两个轴承内圈支撑圈分别卡装在传动轴上加工出的相应的环槽中。
在该装置中,连接体将发动机与转向助力泵连接,连接体主要起到了固定转向助力泵和支撑传动轴的作用;而轴承内圈支撑圈、轴承外圈支撑圈和衬套主要起到防止传动轴在受到轴向力时轴向窜动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过渡传动装置-可将发动机输出齿轮传递至转向助力泵的径向力Fr或轴向力Fa吸收,使得转向助力泵平稳工作,以降低转向助力泵的故障率。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技术中转向助力泵与发动机的连接方式图。
图2是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简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转向助力泵与发动机的连接方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齿轮传动的径向力Fr与轴向力Fa(或Fa’)传递吸收简图。
图中序号为: 1转向助力泵,2过渡装置,3齿轮,4发动机输出齿轮,2-1连接体,2-2轴承内圈支撑圈,2-3轴承,2-4轴承外圈支撑圈,2-5传动轴, 2-6衬套。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以下将结合实施例(附图)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3、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在转向助力泵(1)与发动机输出齿轮(4)中间增加一套过渡传动装置(2),该过渡传动装置-(2)可将发动机输出齿轮(4)传递至转向助力泵(1)的径向力Fr或轴向力Fa吸收,使得转向助力泵(1)平稳工作,以降低转向助力泵(1)的故障率。
更具体说:本实用新型的过渡传动装置包括通过前、后轴承(2-3)以及设置在前、后轴承(2-3)外圈之间的衬套(2-6)安装在连接体(2-1)内的传动轴(2-5),所述传动轴(2-5)的一端通过安装在轴端的输入齿轮(3)与发动机输出齿轮(4)相啮合,所述传动轴(2-5)的另一端与转向助力泵(1)的动力输入轴相结合;在后轴承外圈的左端和前轴承外圈的右端分别设置有轴承外圈支撑圈(2-4),且两个轴承外圈支撑圈(2-4)分别卡装在连接体(2-1)内壁上加工出的相应的环槽中;在前轴承内圈两端各设置有一个轴承内圈支撑圈(2-2),且两个轴承内圈支撑圈(2-2)分别卡装在传动轴(2-5)上加工出的相应的环槽中。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如图4所示,发动机输出齿轮(4)与该过渡传动装置(2)传动轴(2-5)上的输入齿轮(3)啮合,此时齿轮传动的径向力Fr或轴向力Fa(或Fa’)传递至该过渡传动装置(2)的传动轴(2-5)上,如图4受力分析可知,作用在传动轴(2-5)上的径向力Fr传递至该过渡传动装置(2)中的前、后轴承(2-3),同时两个轴承对传动轴(2-5)产生两个反作用力Fr1、Fr2,并且Fr2= Fr1+Fr,使得作用在传动轴(2-5)上的径向力Fr被过渡传动装置(2)吸收。另外作用在传动轴(2-5)上的轴向力Fa传递至前轴承右侧的轴承内圈支撑圈,而前轴承右侧的轴承内圈支撑圈被前轴承内圈支撑,而前轴承通过衬套(2-6)、轴承外圈支撑圈(2-4)被轴向固定在连接体(2-1)内,所以可知前轴承右侧的轴承内圈支撑件会给传动轴一个反作用力Fa1,并且Fa1=Fa,使得作用在传动轴(2-5)上的轴向力Fa被吸收。若作用在传动轴(2-5)上的轴向力为Fa’,则Fa’传递至前轴承左侧的轴承内圈支撑圈,而前轴承左侧的轴承内圈支撑圈被前轴承内圈支撑,由于前轴承轴向固定,所以前轴承左侧的轴承内圈支撑圈会给传动轴一个反作用力Fa1’,并且Fa1’ = Fa’, 使得作用在传动轴(2-5)上的轴向力Fa’被吸收。而齿轮传动的周向力Ft通过传动轴(2-5)传递至转向助力泵(1)使转向助力泵(1)实现旋转运动进行正常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宇通重工有限公司,未经郑州宇通重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3834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