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油箱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537448.9 | 申请日: | 2011-12-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714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8 |
| 发明(设计)人: | 彭高跃;陈翠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N19/00 | 分类号: | F16N19/00;F16N21/06 |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段姣姣 |
| 地址: | 43008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油箱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部件的润滑加油装置,具体属于部件的润滑高位加油油箱。
背景技术
稀油润滑的旋转设备,在冶金、石化、矿山及电厂等领域中被广泛应用。以供电200MW发电机组为例,该设备共有各类稀油润滑的旋转设备台套量较多,如:送(引)风机、排粉风机及各种大型泵类等,在检修及保养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对润滑油进行检查或更换。检查或更换时,就会带来诸多不便及问题:由于这类设备的轴承箱放油口均为实心堵头,为了能完全彻底地将油箱的油放净,放油口都是在油箱最低处,每次放油时将堵头拆卸后,油盆又无法靠近放油口接油,操作人员只有用手拿软管将管口对准放油口,并用力压紧,丝毫不能松懈,稍有不慎就造成软管管口偏移放油口,造成润滑油外泄;油箱放油口设计在内侧垂直平面上,当实心堵头拆除后,软管无法与油箱放油口相接,只有操作人员用手拿着软管并对准放油口进行放油工作,工作强度及泄漏量大;由于润滑油有一定的粘度,加上油口较小,每次放油都需20~30分钟,才能将一箱油放完,所以操作人员很难做到无泄漏放油。每次将油箱内的油放完后,工作现场已受到废油大面积污染,给检修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以及不安全因素增大,而且废油遗留在工作现场又极大的影响了设备现场美观,必须要及时清除废油,通常清除废油时采用锯末或用高压水冲洗,不管采用哪种方法,这些泄漏的废油都会给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本实用新型针对油箱放油时的泄漏量大的缺陷而专门设计一种新型空心油箱堵头,该堵头在设备运转过程中,堵头的密封性好,安装接驳软管时快捷方便,放油过程中能做到零泄漏等优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堵头密封性能好,拆卸及连接软管时快捷、方便、省力,结构简单,不污染环境的新型油箱。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措施:
新型油箱,主要由油箱壳、油箱壳上的排油口、排油口上的堵头组成,其特征在于:堵头中心设有油道;堵头由堵头本体、堵头本体上油道的密封盖组成;堵头本体的两端的外表面加工有螺纹,堵头本体外表面的的中间为光面的;密封盖内壁上的螺纹与堵头本体外表面的螺纹相配合。
其特征在于:在密封盖内设有密封圈。
其特征在于:在堵头本体的中部设有锁紧件。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密封性好,泄放油操作快捷,无油泄漏,从根本上解决了实心油箱堵头因放油时泄漏量大的难题,且最大限度的降低废油对环境的污染,对于节能减排、清洁生产意义显著。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堵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油箱壳,2-排油口,3-堵头,4-堵头本体,5-密封盖,6-密封圈,7-锁紧件,8-油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做进一步描述:
新型油箱,主要由油箱壳1、油箱壳1上的排油口2、排油口2上的堵头3组成。其在堵头3中心制作有油道8;堵头3由堵头本体4、堵头本体4端口的密封盖5组成;堵头本体4的两端的外表面加工有螺纹,堵头本体4外表面的的中间为光面的;密封盖5内壁上的螺纹与堵头本体4外表面的螺纹相配合;为进一步防止油的泄漏,在密封盖5内设有密封圈6;为能进一步保证堵头本体4连接的紧密性,且拧紧时能使操作人员省力,故在堵头本体4的中部采用整体加工或焊接有锁紧件7。
使用原理
当不需要进行润滑油排出时,只需将密封盖5拧紧于堵头本体4的端口即可;当需要润滑油排出时,只需将密封盖5旋拧取下,将事先准备好的输油管快速套入堵头本体4上即可。
该实施例仅为例举,并不代表所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未经武汉钢铁(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3744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抗老化铜管
- 下一篇:一种浇铸机链条的自动加油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