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摩托车减振脚踏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37441.7 | 申请日: | 2011-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082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31 |
发明(设计)人: | 庞奎 | 申请(专利权)人: |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J25/00 | 分类号: | B62J25/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 50211 | 代理人: | 郭云;谭小容 |
地址: | 400037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摩托车 脚踏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摩托车零部件,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减振功能的摩托车脚踏。
背景技术
一般摩托车都设置有摩托车脚踏,传统摩托车脚踏是一体成型的实体件,通常由铁或铝合金制成,与车架或发动机连接,摩托车在颠簸的路上行驶以及时速达到一定程度时,摩托车产生的振动通过连接点传递到脚踏上,使摩托车乘员感到剧烈的抖动及发麻的感觉,严重影响了驾乘的舒适性。随着摩托车产品的更新换代,不断改进,传统的摩托车脚踏显然无法满足人们对驾乘舒适性的不断追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降低振动幅值的摩托车脚踏,以提高驾乘的舒适性。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摩托车减振脚踏,包括中空的脚踏外层(1),在脚踏外层(1)的腔体内设置有质量层(2)、在脚踏外层(1)与质量层(2)之间设置有由具有吸能减振性能的弹性材料制成的缓冲层(3),所述脚踏外层(1)的两端均延伸到缓冲层(3)外,内侧端(1a)用于与车架或发动机相连,外侧端(1b)用于安装脚踏盖。
工作原理:脚踏外层与车架或发动机连接,振动通过连接点传递到脚踏外层。质量层通过较软的缓冲层与脚踏外层接触,摩托车行驶时产生的振动,通过车架或发动机传递到摩托车脚踏的脚踏外层后,再通过缓冲层传递到质量层上,由于缓冲层的吸能减振作用,达到质量层的振动已经大大地得到了衰减。因此,在摩托车行驶过程中,质量层因缓冲层的隔离保护最终受到的振动幅度大大地降低了,极大地提高了成员的乘坐舒适性。脚踏外层可以使圆筒形、椭圆筒形、方筒形,也可以是能够满足乘员乘坐需要的其他形状,缓冲层与质量层的形状与脚踏外层的形状相适应。
为便于制造及安装,所述脚踏外层(1)和缓冲层(3)为圆筒形,质量层(2)为圆柱形,脚踏外层(1)的内侧端(1a)直径小于外侧端(1b)直径形成收口。
所述脚踏外层(1)与缓冲层(3)之间设置有保护层(4),延长缓冲层的使用寿命;安装时,先将缓冲层、保护层和质量层装在一起,再装入脚踏外层中,也方便了安装。
作为优选,所述脚踏外层(1)为铁或铝合金,质量层(2)和保护层(4)均为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在脚踏外层中设置质量层和缓冲层,大大地降低了摩托车脚踏的振动幅值,提高了驾乘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 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 是改进前后的摩托车左脚踏在X向(即摩托车前后方向)的振动幅值对比图。
图3 是改进前后的摩托车左脚踏在Z向(即摩托车上下方向)的振动幅值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所示的摩托车减振脚踏,主要由脚踏外层1、质量层2、缓冲层3构成。脚踏外层1为中空结构,质量层2设置在脚踏外层1的腔体内,在脚踏外层1与质量层2之间设置有缓冲层3,缓冲层3由具有吸能减振性能的弹性材料制成,如橡胶、泡沫或海绵等。脚踏外层1的两端均延伸到缓冲层3外,脚踏外层1的长度大于缓冲层3的长度。脚踏外层1的两端分别为内侧端1a和外侧端1b,内侧端1a为安装端,用于与车架或发动机相连;由于质量层2和缓冲层3活动安装在脚踏外层1的腔体内,因此,脚踏外层1的外侧端1b用于安装脚踏盖,防止脚踏外层1的腔体内的质量层2和缓冲层3滑出。
脚踏外层1的形状根据脚踏外形需要而设计,脚踏外层1和缓冲层3可以是圆筒形,质量层2为圆柱形,脚踏外层1的内侧端1a直径小于外侧端1b直径形成收口;或者,脚踏外层1和缓冲层3为椭圆筒形或方筒形,相应的,质量层2为椭圆柱或方柱,脚踏外层1的内侧端1a口部小于外侧端1b口部形成收口。脚踏外层1与缓冲层3之间设置有保护层4。脚踏外层1为铁或铝合金,质量层2和保护层4均为铁,或其他高密度金属材质。
图2为改进前后的摩托车左脚踏在X向(即摩托车前后方向)的振动幅值对比图,图3为改进前后的摩托车左脚踏在Z向(即摩托车上下方向)的振动幅值对比图。振动幅值采用丹麦B&K振动噪声测试系统3560C进行测试,测试过程:空挡,缓加油门使发动机转速从1500 RPM缓慢上升至8000 RPM,利用仪器测试这个过程中左脚踏的振动加速度变化情况,其数值越大,表明振动幅值越大。图中X轴为发动机转速(单位:RPM),Y轴为振动加速度(单位:m/s2)。结合图2、图3可以看出,改进后的摩托车左脚踏在X向和Z向的振动幅值均比改进前低,时速越高,区别越明显,其优越性显而易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3744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