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机封冷却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36322.X | 申请日: | 2011-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023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9 |
发明(设计)人: | 吴兆奎;姚礼高;冯伟;金丹;林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国邦药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29/58 | 分类号: | F04D29/58 |
代理公司: | 绍兴市越兴专利事务所 33220 | 代理人: | 蒋卫东 |
地址: | 312369 浙江省绍兴***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冷却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离心泵技术领域,特别与一种机封冷却系统有关。
背景技术
目前的离心泵采用的主要是对机封静环和动环接触处直接冲水冷却。由于水与机封的接触面积小,流动性大,所以只能实现短暂的冷却,冷却效果不佳,很容易造成机封的烧毁,并且水在使用过程中并不能实现循环利用,用水量大,导致自来水严重浪费,水也不能回收利用直接进入废水槽成为废水。另外,水冲机封容易喷溅到四周,造成周边卫生差,且极易喷溅到电机上造成电机的烧毁。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人设计出种机封冷却系统,本案由此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机封冷却系统,可以使机封完全浸泡在液体中,能够充分与液体接触,使动环和静环摩擦产生的热量被液体所吸收,充分冷却,并且液体实现循环利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机封冷却系统,包括动环、静环,动环和静环位于盛装液体的密封箱体内,动环和静环安装在内端带小叶轮的叶轮轴上,叶轮轴从外部传递动力使小叶轮转动,带动液体从密封箱体上开设的进出口进行内外循环。
所述的叶轮轴外端具有叶轮,传动外部动力。
所述密封箱体的进口位于下端,出口位于上端。
所述的出口内端设置有导流板导流。
所述的出口与外部冷却设备的入口相连,进口与外部冷却设备的出口相连。
所述的密封箱体由壳体和后盖拼装组成。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诸多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可以使机封完全浸泡在液体中,使整个机封能够充分与液体接触,使动环和静环摩擦产生的热量被液体完全吸收,吸收热量的液体从出口进入外部冷却设备进行冷却,从而使机封得到充分冷却,并且液体实现循环利用。液体循环主要是靠小叶轮转动带动液体运动从而实现循环利用,液体的流向借助导流板来控制。循环液体的冷却是通过外部冷却设备夹套通循环水进行冷却,冷却完的液体再进入到泵机封腔体进行循环利用。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冷却充分,液体循环利用,是一种环保节能的冷却体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基本结构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与外部冷却设备连接实现液体循环运行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机封冷却系统,主要涉及到的部件包括:叶轮1、后盖2、静环3、动环4、小叶轮5、壳体6、进口7、出口8、导流板9、外部冷却设备10。
本实施例中的后盖2和壳体6拼装形成一个密封箱体,箱体内形成盛装液体的腔室11。静环3、动环4、小叶轮5均位于腔室11内。叶轮1位于后盖2的外侧,叶轮1的叶轮轴12伸入腔室11并支承在其内,确保顺利转动。静环3、动环4、小叶轮5依次穿套安装在叶轮轴12上,叶轮1接收外部动力传递给静环3、动环4、小叶轮5,小叶轮5位于在叶轮轴12的末端,从而达到与叶轮1同步运动,当腔室11中充满液体时,小叶轮5就带动液体运动。在壳体6的上端开设出口8,下端开设进口7,这样在小叶轮5带动下,液体从出口8流出,进口7再补入液体,形成流动循环。
在本实施例中,出口8和进口7与外部冷却设备10相连,出口8与外部冷却设备10的入口相连,进口7与外部冷却设备10的出口相连。液体在吸收静环3、动环4的热量之后,输入到外部冷却设备10中冷却,再次进入腔室11内使用,真正实现循环回收利用,节能环保。外部冷却设备10为目前市面上的成熟产品,其内部构造和原理不做赘述。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更好控制液体循环过程的流向,在出口8的内段,即进入出口8之前,设置有导流板9,用于引导液体流向,确保循环顺畅。
上述实施例仅用于解释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而非对本实用新型权利保护的限定,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国邦药业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国邦药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3632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