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平面镜反射面平整度的检测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535443.2 | 申请日: | 2011-12-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036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9 |
| 发明(设计)人: | 蒋鑫巍;张永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B11/30 | 分类号: | G01B11/3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650093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平面镜 反射 平整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学检测装置,特别是一种平面镜反射面平整度的检测装置,属于光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平面镜在日常生活中就有广泛的使用,目前,在检测各种平面反射镜时,采用的方法是:在被检测的平面上放一个透明样板,在透明样板的一端垫一个薄片使样板的标准平面和被测平面之间形成一个楔形空气薄层;利用单色光从上面照射,空气层的上下两个表面反射的两列光波发生干涉,根据干涉条纹判断平面反射镜反射面质量。这种方法测量精度受到透明样板的制作精度制约,同时透明样板的反复使用,也可能导致本身的测量精度下降,导致测量误差的叠加。
在实际生产中还有一种测量方法为线扫描的方式,利用灵敏的探头扫描平面反射镜反射面,根据平面反射镜反射面的高低可以获得镜面的平整度,但由于测量时间的关系,此方法一般只测量一条直线,只能测量对称的镜面,在镜子加工过程中如果出现非对称的凹凸,有可能仍被认为是合格产品,误差极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平面镜反射面平整度的检测装置,可以测出平面反射镜反射面的光滑程度,精确的判断平面镜质量的好坏。
本实用新型的采用的技术方案: 平面镜反射面平整度的检测装置包括激光器1、扩束镜2、针孔3、准值透镜4、分束镜5、待测平面镜6、屏幕7;从左到右依次按直线放置,顺序为激光器1、扩束镜2、针孔3、准值透镜4和分光镜5,激光器1和扩束镜2两者共轴,扩束镜2到针孔3的距离为扩束镜2的焦距,针孔3到准值透镜4的距离为准值透镜4的焦距。
所述的分光镜5的固定角度以及待测平面镜6和屏幕7的固定位置,应保证经过平面镜6反射的光路的光程是分光镜5分开的另外一路光路光程的两倍,同时减小两路光的夹角。
所述的激光器1、扩束镜2、针孔3、准值透镜4、分束镜5、待测平面镜6、屏幕7都是市售的普通元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可以通过简单的装置测出反射镜反射面的粗糙程度,同时测量精度高,使用方便,结构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屏幕上的标准干涉条纹示意图。
图中:1-激光器、2-扩束镜、3-针孔、4-透镜、5-分光器、6-待测平面镜、7-带标准条纹的屏幕。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平面镜反射面平整度的检测装置包括激光器1、扩束镜2、针孔3、准值透镜4、分束镜5、待测平面镜6、屏幕7;从左到右依次按直线放置,顺序为激光器1、扩束镜2、针孔3、准值透镜4和分光镜5,激光器1和扩束镜2两者共轴,扩束镜2到针孔3的距离为扩束镜2的焦距,针孔3到准值透镜4的距离为准值透镜4的焦距。
所述的分光镜5的固定角度以及待测平面镜6和屏幕7的固定位置,应保证经过平面镜6反射的光路的光程是分光镜5分开的另外一路光路光程的两倍,同时减小两路光的夹角。
平面镜反射面平整度的检测装置完成以后按照如下所述的方法进行:
1、调整准值透镜4的位置;将检测平行光的平晶放置于准值透镜4的右方光轴上,沿光轴移动准值透镜4的位置,使得平晶的反射光斑只有一条干涉条纹,此时可得到平行光;
2、利用分束镜5将所得的平行光分成α和β两束光线;
3、将其中α光线经过待测平面镜6反射到达屏幕7,β光线直接到达屏幕7,调整分束镜5的角度以及待测平面镜6的位置,使得α光线的光程为β光线的两倍,此时在屏幕7上两束光会发生干涉,形成干涉条纹;
4、根据光的波长以及α与β两束光的夹角,用理想绝对光滑的平面镜,利用计算机MATLAB程序在屏幕7上模拟生成如图2所示的标准干涉条纹;
5、将干涉条纹与接收屏幕7上计算机模拟的干涉条纹进行对比,两者相似程度越高,说明待测平面镜越平整。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具体实施过程进行说明的,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对实用新型进行各种变换及等同代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所公开的具体实施过程,而应当包括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内的全部实施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3544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物理实验教学使用的等高度调节装置
- 下一篇:管式储能换热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