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适合含颗粒液体输送的泵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35415.0 | 申请日: | 2011-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793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05 |
发明(设计)人: | 白岩;吴志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京昆油田化学科技开发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29/42 | 分类号: | F04D29/4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3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合 颗粒 液体 输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合含颗粒液体输送的泵。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输送液体物料的性质不同,所使用的液料泵的种类也千差万别。但按其工作原理和结构特征可以分为以下两种类型;流量泵与容积泵。离心泵是使用最广泛的液体输送泵,它属于流量泵的一种。离心泵主要由泵壳、泵盖、泵叶、主轴、轴承、密封件及支撑架构成。泵叶是离心机的核心部件,它可将原动机的机械能传给液体,以提高液体的静压能和动能。泵叶的结构通常有三种类型:(一)封闭式-泵叶两侧有前盖板和后盖板,液体从泵叶中间入口进入经两盖板与泵叶之间的流道流向泵叶的边缘。该泵的效率高,广泛用于输送清洁的液体。(二)半封闭式-吸口侧无前盖板。(三)开放式-泵叶两侧不装盖板。叶片少,叶片流道宽,但效率低,适合于输送含杂质的液体。以上三种泵叶类型,虽然后两种类型适合含杂质物料的输送,但输送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克服了以往使用离心机时常发生堵塞的现象,可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的适合含颗粒液体输送的泵。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适合含颗粒液体输送的泵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为:包括泵体,所述泵体上设置有多个颗粒槽,所述颗粒槽均匀间隔设置在所述泵体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适合含颗粒液体输送的泵还采用如下附属技术方案:
所述颗粒槽的个数为2~1000。
所述泵体包括泵壳、安装在所述泵壳内的转轴以及安装在所述转轴上的叶轮,所述泵壳的两侧均设置有支撑板,所述颗粒槽安装在所述支撑板上。
所述支撑板采用不锈钢注塑成型。
所述支撑板为铸铁。
所述支撑板半径为13cm-100cm。
所述泵壳上还设置有出料口和进料口,所述转轴与所述进料口相连接。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适合含颗粒液体输送的泵来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支撑板上设置颗粒槽,颗粒槽的设计使其液料中粘弹性杂质物料易于通过,而不至于发生堵塞,可以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而保留泵两侧的支撑板,同时保持了封闭式泵输送的高效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适合含颗粒液体输送的泵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适合含颗粒液体输送的泵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述:
如图1至图2所示,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适合含颗粒液体输送的泵的实施例,包括泵体1,所述泵体1上设置有多个颗粒槽2,所述颗粒槽2均匀间隔设置在所述泵体1上,所述泵体1包括泵壳11、安装在所述泵壳11内的转轴12以及安装在所述转轴12上的叶轮13,所述泵壳11的两侧均设置有支撑板14,所述颗粒槽2安装在所述支撑板14上,所述颗粒槽2 的个数为2~1000,本专利中颗粒槽2的总面积占支撑板14的轮廓面积小于80%,通过在支撑板14上设置颗粒槽2,颗粒槽2的设计使其液料中粘弹性杂质物料易于通过,而不至于发生堵塞,可以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所述支撑板14采用不锈钢注塑成型或采用铸铁,所述支撑板14半径为13cm-100cm,所述泵壳11上还设置有出料口15和进料口16,所述转轴12与所述进料口16相连接,保留泵壳11两侧的支撑板14,保证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适合含颗粒液体输送的泵的封闭式环境,保证了封闭式泵输送的高效性。
适合含颗粒液体输送的泵的结构及工作原理为本领域公知的技术,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适合含颗粒液体输送的泵的改进仅涉及上述部件,不对其他部分进行改动。故本说明书仅对上述部件进行详述,对适合含颗粒液体输送的泵的其他部件及工作原理这里不再赘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说明书描述的内容基础上,即可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适合含颗粒液体输送的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京昆油田化学科技开发公司,未经昆山京昆油田化学科技开发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3541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健身讲台
- 下一篇:生物质燃料二氧化碳循环无氧气化方法及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