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动葫芦防坠落安全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535332.1 | 申请日: | 2011-12-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497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26 |
| 发明(设计)人: | 张维友;张志国;陈亦武;陈湘清;陈家斌;任军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中铁五新重工有限公司;湖南省特种设备检验检测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B66D1/54 | 分类号: | B66D1/54 |
| 代理公司: | 长沙永星专利商标事务所 43001 | 代理人: | 周咏;林毓俊 |
| 地址: | 410300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葫芦 坠落 安全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起重机械,涉及一种电动葫芦防坠落安全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所使用的电动葫芦均未设有防坠落安全装置,当电动葫芦处于斜拉位置作业时,若斜拉角度较大或运行轮轴松脱、断裂及运行轮与主梁腹板间隙过大时,悬挂于起重机主梁上的电动葫芦极容易坠落,存在极大安全隐患,一旦葫芦坠落将造成非常严重的安全事故。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葫芦坠落事故也时有发生。同时,当葫芦运行至主梁两端时,运行轮轮缘或运行轮轮齿与安装于主梁两端的缓冲器相碰撞,啃咬缓冲器,导致缓冲器磨损非常严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电动葫芦运行中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运行安全可靠、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缓冲器磨损小的电动葫芦防坠落安全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动葫芦防坠落安全装置,它包括对称安装在电动葫芦主动运行轮外侧和被动运行轮外侧的主动轮侧安全反钩、被动轮侧安全反钩,两安全反钩均贴靠相应侧的运行轮支架,通过电动葫芦上的连接销轴安装。
所述主动轮侧安全反钩包括立板、加强筋板和板钩;板钩的数量为两块,竖向垂直于立板对称布置在立板的两端,加强筋板连接板钩与立板;立板上沿形状与该侧运行轮及运行电机的下轮廓一致,立板下部在对应电动葫芦上连接销轴位置处开设相应安装孔;所述被动轮侧安全反钩按主动轮侧安全反钩对称制作,但立板上沿的形状与该侧运行轮下轮廓一致。
所述板钩为一角开缺口的长方形钢板。
本实用新型由主动轮侧安全反钩和被动轮侧安全反钩组成,通过两侧安全反钩立板上的安装孔安装于电动葫芦连接销轴上,两侧安全反钩的立板两端均设置板钩,当电动葫芦斜拉作业且斜拉角度较大时或运行轮轴松脱、断裂及运行轮与主梁腹板间隙过大时,运行轮滑出主梁下翼缘板或葫芦直接坠落,此时,板钩牢牢挂住主梁下翼缘板,安全可靠地保证葫芦不坠落,避免发生安全事故。另外当葫芦运行至主梁两端与缓冲器相碰撞时板钩面与缓冲器以面接触,减少了缓冲器的磨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安装主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安装主视示意图。
图3为图1的左视示意图。
图4为图1的右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被动轮侧安全反钩轴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主动轮侧安全反钩轴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本实用新型安装在截面为矩形的主梁上。如图1、3、4、5、6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对称安装在电动葫芦主动运行轮5外侧和被动运行轮2外侧的主动轮侧安全反钩7、被动轮侧安全反钩6,两安全反钩均贴靠相应侧的运行轮支架1,通过电动葫芦上的连接销轴3安装。主动轮侧安全反钩7包括立板71、加强筋板72和板钩73;板钩73的数量为两块,竖向垂直于立板71对称布置在立板71的两端,加强筋板72连接板钩73与立板71,板钩73的右下角开设缺口,缺口宽度尺寸大于主梁8下翼缘板两侧支撑运行轮处的宽度;立板71上沿形状与该侧运行轮及运行电机的下轮廓一致,立板71下部在对应电动葫芦上连接销轴3位置处开设相应安装孔74;被动轮侧安全反钩6按主动轮侧安全反钩7对称制作,但立板61上沿的形状与该侧运行轮下轮廓一致。
安装时,分别将主动轮侧安全反钩7、被动轮侧安全反钩6通过其上的安装孔74套装在电动葫芦连接销轴3上,然后使两安全反钩贴靠葫芦运行轮支架1,同时保证板钩73的端部、钩面与起重机主梁8的腹板、下翼缘板保持一定距离,以保证电动葫芦在主梁8上正常运行,最后用连接销轴3上原有螺母4将其锁紧。
电动葫芦未处于斜拉作业时,本实用新型随电动葫芦在主梁8上平稳运行,当电动葫芦斜拉作业且斜拉角度较大时或运行轮轴松脱、断裂及运行轮与主梁腹板间隙过大时,运行轮会滑出主梁8的下翼缘板或葫芦直接坠落,此时运行轮两侧安全反钩7、6上的板钩73牢牢挂住主梁8的下翼缘板,安全可靠地保证电动葫芦不坠落。
实施例二,本实用新型安装在截面为工字形的主梁8上,运行安全可靠的原理同实施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中铁五新重工有限公司;湖南省特种设备检验检测研究院,未经湖南中铁五新重工有限公司;湖南省特种设备检验检测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3533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螺旋井眼的螺旋稳定器
- 下一篇:一种汽车安全行驶智能警示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