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太阳能与生态浮床联合修复景观水体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34619.2 | 申请日: | 2011-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694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8 |
发明(设计)人: | 孙钦花;徐德兰;张建昆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C02F3/02 | 分类号: | C02F3/02;C02F3/34;C02F3/32 |
代理公司: | 徐州市三联专利事务所 32220 | 代理人: | 周爱芳 |
地址: | 22100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太阳能 生态 联合 修复 景观 水体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善景观河道水体水质系统,具体是一种太阳能与生态浮床联合修复景观水体系统。利用太阳能驱动水体循环、曝气,与生态浮床联合。属于水污染防治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城市生态建设的快速发展,景观水体数量越来越多,它包括小型天然河流、湖泊、沟渠以及人工河渠、湖塘等。景观水体已经成为城市人民居住环境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美学价值、文化功能和经济意义。由于景观水体多为静止或流动性差的封闭水体,具有相对面积较小、深度较浅、水环境容量较小、水体自净能力差等特点,另外再加上地表径流、生活污水甚至工业污水的污染,使得水中污染物增多、浊度增大,尤其是氮、磷等营养元素积累,加之管理不善,从而导致景观水体受到污染,其应有的功能丧失殆尽。
当前景观水体治理技术可归结为物理、化学、生物/生化和生态方法等几类。物理、化学方法主要是通过引水冲刷/稀释、曝气、机械/人工/化学除藻、过滤、混凝沉淀、气浮、底泥疏浚等方法。生物/生化方法是通过生物滤沟法、生物接触氧化法、曝气生物滤池工艺、膜生物反应器或者微生物净化技术等方法。生态方法通过水、土壤、砂石、微生物、高等植物和阳光等组成的“自然处理系统”对污染水体进行治理,主要是通过种植水生植物、养殖鱼类等水生动物等方法。
目前针对景观水体的各种治理技术均存在各自的优势、不足和适用场合:物理方法人力、物力、财力耗资巨大,不能从根本上去除氮、磷营养元素,维持效果时间短;化学方法二次污染严重,甚至还会破坏整个生态系统;生物/生化法需要一般均需建设水处理构筑物,一次性投资较大,管理与运行费用高;生态修复技术见效慢。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单一景观水体治理方法存在的问题与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太阳能与生态浮床联合修复景观水体系统,可以有效净化水质,而种植的各种植物又可形成优美的植物群落景观。
本实用新型是以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太阳能与生态浮床联合修复景观水体系统,它包括生态浮床装置和太阳能循环系统两大部分,所述的生态浮床装置包括能够漂浮于景观水体上的浮床主体,在浮床主体上有若干种植孔,所述的种植孔是通孔,其大小与种植盆配合;在种植孔中放置有种植盆,种植盆中种植有水生植物;所述的太阳能循环系统包括太阳能供电系统,通过防水电缆和继电控制器与太阳能供电系统分别连接的曝气器和潜水泵;曝气器和潜水泵位于景观水体中并固定在浮床主体上。
上述技术方案是将物化法与生态法相结合。利用太阳能提供能源,驱动水体流动,增加水体中的溶解氧,从而保持水体的水环境质量;同时结合生态浮床种植水生植物,通过植物吸收水中的氮、磷、有机物等各类污染物质,可以有效净化水质,而种植的各种植物又可形成优美的植物群落景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利用太阳能和生态浮床联合修复景观水体,利用物化法与生态法相结合技术,能更加有效的净化受污染水体。
1、本实用新型利用太阳能提供能量驱动曝气器和潜水泵,符合绿色能源的要求,节约了“传统”能源;
2、采用曝气器向水中充氧,能够保持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有利于维持水体水质;
3、利用潜水泵抽水,实现水体自下而上的循环流动,有利于加速水体的净化。
4、采用种植盆种植各种水生植物,利用植物吸收水体中的污染物质,即净化了水质又起到了植物造景的功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平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立面示意图。
图中:1、生态浮床装置,2、浮床主体,3、种植孔,4、太阳能循环系统,5、种植盆,6、太阳能电池,7、继电控制器,8、蓄电池,9、潜水泵,10、曝气器,11、太阳能漂浮固定装置,12、潜水泵扬水循环管,13、潜水泵固定支架,14、曝气器固定支架,15、螺栓,16、水生植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太阳能与生态浮床联合修复景观水体系统由生态浮床装置和太阳能循环系统两部分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工程学院,未经徐州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3461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管式膜滤篮
- 下一篇:一种焦炉烟气余热蒸氨再沸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