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底部包胶锂离子电池卷芯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33772.3 | 申请日: | 2011-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951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2 |
发明(设计)人: | 朱继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慧通天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587 | 分类号: | H01M10/0587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博锐专利事务所 44275 | 代理人: | 张明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底部 锂离子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池结构,尤其是指一种底部包胶锂离子电池卷芯。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以其具有工作电压高、能量密度大、循环寿命长、自放电小、无记忆效应的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手机、笔记本电脑、PDA、数码相机、MP3等领域,成为各种现代通讯设备和电子设备不可缺少的部件。
随着技术的更新和发展,各种用电设备的发展对电池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电池具有更薄、更轻、更高的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以及更长的使用寿命,通常电池在使用过程中,电解液缺少是导致电池循环性能急剧恶化的主要原因,而一般在电池注液后,壳体底部均残留有一定的电解液,如何设计处理卷芯极组1底部的包胶结构,合理利用此残留电解液,成为锂离子电池生产工艺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之一。
目前,现有卷芯的底部胶纸结构存在以下缺点:
①由于卷芯尺寸变化大,当尺寸较宽时,要求胶带的长度较长,贴胶时不易操作,易造成胶纸打皱,造成卷芯短路;
②胶带将卷芯极组1底部完全包裹,造成壳体底部的电解液无法通过扩散而被极片吸收,降低了使用时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了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能提高电池循环性能,延长使用寿命,简便易行的锂离子电池卷芯极组1底部包胶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底部包胶锂离子电池卷芯,它包括长方形卷芯极组,所述卷芯极组沿宽度方向底部的两角上分别包贴有第一胶带与第二胶带;所述第一胶带、第二胶带绕过卷芯极组壁厚粘于卷芯极组底部一角两侧的面上;
上述结构中,所述卷芯极组沿宽度方向底部的两角包贴的第一胶带与第二胶带间间隔形成有缝隙;
上述结构中,所述缝隙宽3-8mm;
上述结构中,所述第一胶带和/或第二胶带长为卷芯极组宽度方向周长的30%-50%;
上述结构中,所述第一胶和/或第二胶带长超出卷芯极组4-10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针对较大型号电池,将卷芯极组底部胶带分拆为两次贴胶,可改善贴胶后的平整性,降低电池短路几率。而卷芯极组底部留有一定宽度的缝隙未贴胶,可有效利用了壳体底部的残留电解液,使用过程中,该电解液可逐渐补充给卷芯,从而极大的改善了电池的循环性能,延长了使用寿命,特别是针对较大动力电池,其效果更明显。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详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卷芯极组贴胶步骤1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卷芯极组贴胶步骤2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卷芯极组贴胶步骤3示意图。
1-卷芯极组;2-第一胶带;3-第二胶带;11-面;12-壁厚。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底部包胶锂离子电池卷芯,它包括长方形卷芯极组1,卷芯极组1沿宽度方向底部的两角上分别包贴有第一胶带2与第二胶带3,上述第一胶带2、第二胶带3绕过卷芯极组1壁厚12粘于卷芯极组1底部一角两侧的面11上。较佳的第一胶带2和/或第二胶带3的长可为卷芯极组宽度方向周长的30%-50%,如常见的卷芯极组1而言第一胶和/或第二胶带长超出卷芯极组会在4-10mm,由此,通常的,卷芯极组1沿宽度方向底部的两角包贴的第一胶带2与第二胶带3间应间隔形成有宽3-8mm缝隙。
为制备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底部包胶锂离子电池卷芯,通过可通过下述操作步骤实现:
①.如图1,剪切第一胶带2、第二胶带3,剪切长度为卷芯极组1宽度方向周长的30%~50%;
②将剪切好的第一胶带2平粘在卷芯极组1底部的一角,先将第一胶带2一面贴住卷芯极组1的一侧宽面,第一胶带2应超出卷芯极组1宽度约4~10mm,然后将第一胶带2绕过卷芯极组1壁厚侧,再贴住卷芯极组1的另一侧宽面;
③如图2所示,剪切所需的另一片第二胶带3,剪切长度同样为卷芯极组1宽度方向周长的30~50%;
④将剪切好的第二胶带3平粘在卷芯极组1底部的另一角,与贴好的一角第一胶带2间距为3~8mm,先将第二胶带3一面贴住卷芯极组1的一侧宽面,第二胶带3应超出卷芯极组1宽度约4~10mm,然后将第二胶带3绕过卷芯极组壁厚侧,再贴住卷芯的另一侧宽面;
⑤如图3所示,为第一胶带2、第二胶带3包裹完成后卷芯极组1的立面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慧通天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慧通天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3377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