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除湿机电机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32300.6 | 申请日: | 2011-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351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2 |
发明(设计)人: | 杨开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奥泰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5/12 | 分类号: | H02K5/12;H02K5/124;H02K5/136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1401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除湿机 电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机,尤其是一种使用在船舶业中的除湿机电机。
背景技术
电机作为一种主要电力驱动装置,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船舶业各类驱动电机的应用十分普遍。随着船舶工业的发展和电器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船用电机的需求量激增,在船舶系统电动辅机(通风机、救火泵、清水泵和总用泵)、船舶主机服务的电动辅机(燃油泵、滑油泵、冷却水泵和空压机)、甲板电动辅机(舵机、锚机、绞缆机和起货机)等领域得到广泛的使用,一艘远洋船需要各类特种电机130台套以上,可以说用驱动电机的数量多少是衡量船舶自动化程度高低的重要标志。应用于远洋船舶的驱动电机长期处于恶劣的工况环境,对相关的配套件包括电机提出了特殊的要求,如适用于远洋航行中的霉菌、盐雾、横摇、高湿度、环境温差大(-20℃~40℃)、震动、安装空间位置狭小等特殊环境,电机在安装、使用、维护管理很不方便。船舶航行时,震动、颠簸、摇摆等干扰也直接影响到电机的运行。因此电机在船舶上运行的环境和条件与陆地上有着相当的差距,所以对电机的安全使用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是涉及到其它电气设备安全、人身安全的重大问题。
由于船用电机的工作环境恶劣,因此对电机的可靠性、稳定性、耐久性提出很高的要求。从产品特性上看,船用电机正向变频调速、防爆、防腐、潜油、潜水、频繁启动、全密封、低噪声集成。从发展趋势来看,船用电机要为大型成套设备及自动化装置配套,必须要体现精、特、微、高效、节能等电机研发创新,要向永磁化、无刷化、智能化、高性能、轻薄短小化,组合化方面发展。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普通电机不适用于船舶行业,容易造成电机安全故障的缺陷,提供一种除湿机电机,适用于船舶行业,能防止电机表面及内部部件生锈发霉,同时还能起到隔爆的作用,并能提高热量传递,减少能耗。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除湿机电机,包括机壳、设置于机壳内的转轴、固定于转轴上的转子及与转子相配合的定子,机壳的外表面和内表面及定子表面镀塑,定子上的绕组的线圈之间灌胶填充呈密实结构。定子固定在机壳内表面,机壳的外表面和内表面及定子表面都镀塑,隔绝金属表面与空气的接触,防止机壳表面腐蚀,尤其是在海洋上时,更能保护电机;线圈之间灌胶填充,使得线圈之间的气隙减少,也就减少线圈与空气接触,从而防止线圈生锈发霉,就不会降低绕组的绝缘性能,同时还能起到隔爆的作用,并能提高热量传递的效率。
作为优选,机壳的中间对称部位设置有内凹的环部,内凹的环部组成了轴承支撑腔,转轴通过两轴承固定到轴承支撑腔内。内凹的环部围成轴承支撑腔,结构比较简单,不用另行在机壳上固定轴承支撑部件,尽可能保证机壳的外表的完整性,防止气隙增加造成电机内部湿气增加。
作为优选,轴承的两端面通过波形弹簧与轴承支撑腔的底部相连接。
作为优选,转轴的外表面为镀铬层,转轴伸出到机壳外的部位上套置有密封环。镀铬能防止转轴生锈,密封环能防止空气从转轴与机壳之间的连接孔处的缝隙进入到机壳内部。
作为优选,转轴与转轴上的转子为一体结构,转子为铸铝转子。采用一体结构,减小了转子与转轴之间的气隙尺寸,保证转轴与转子的同心度,从而增加定子与转轴之间的同心度。
作为优选,机壳由两半壳对扣固定而成,两半壳为对称结构,两半壳的连接部位设置有翻边连接面,翻边连接面通过螺栓连接固定。两半壳对扣通过翻边连接面连接固定,转配比较方便,尤其方便转子与转轴的一体结构能装配到机壳内。
作为优选,机壳上固定有后端盖。电机通过后端盖进行安装固定。
作为优选,机壳上设置有电缆过孔,电机的电源线套置套管后穿过电缆过孔伸出到机壳外,电缆过孔上设置有护线圈。电缆过孔设置护线圈,一是防止电缆线在此处由于摩擦而破损,二叶可以起到一定的密封作用,防止空气从电缆过孔进入电机内部,套管用来保护电源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外表面和内表面都镀塑,可以防止机壳表面腐蚀,定子表面也镀塑,防止定子表面生锈发霉而引起的电极运转故障;绕组线圈内灌胶填充,防止绕组发霉而引起绕组绝缘性能降低,同时还能起到隔爆的作用,也提高了电机运转过程产生的热量传递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奥泰电器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奥泰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3230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