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加热炉感应圈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31408.3 | 申请日: | 2011-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960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2 |
发明(设计)人: | 韩建文;徐军;王胜详;任方明;郑建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康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6/42 | 分类号: | H05B6/42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17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热炉 感应圈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磁感应加热炉,尤其涉及一种安装于电磁感应加热炉炉体内、提高加热效果、延长使用寿命的加热炉感应圈结构。
背景技术
电磁感应加热炉采用的是感应加热原理,感应加热是利用电磁感应的方法使被加热的材料(即工件)的内部产生电流,依靠这些涡流的能量达到加热目的。感应加热系统的基本组成包括感应线圈、交流电源和工件。感应线圈和电源相连,电源为感应线圈提供交变电流,流过感应线圈的交变电流产生一个通过工件的交变磁场,该磁场使工件产生涡流来加热。感应线圈是感应加热的重要元件,它的结构与连接方式不同,直接影响加热效果和元器件使用寿命。目前电磁感应加热炉所用的感应圈一般由一段金属管绕制而成,只有一个冷却水进水口和一个冷却水排水口(即金属管的两端管口),感应圈中间没有出水口,这种结构的感应圈,如果感应圈较大、匝数较多时,感应圈中的水的热量就会太高,冷却效果就会比较差,严重时甚至会烧坏感应圈。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原有电磁感应加热炉中的感应线圈当感应圈较大、匝数较多时,冷却效果就会比较差,严重时甚至会烧坏感应圈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加热炉感应圈结构,其在一个大感应圈中间增加进水口和排水口,从而提高冷却效果,避免了因感应圈太长,冷却量不够,造成感应圈本身发热而带来的损坏。
本实用新型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加热炉感应圈结构,其有效提高感应圈的功率,从而提高加热效果,在同一感应圈内实现同时对多根钢管(工件)进行连续光亮感应加热,实现多管同时退火。
本实用新型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加热炉感应圈结构,其能吸收感应圈产生的漏磁和工件反馈的磁力线能量,有效保护感应加热炉炉壳。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本实用新型包括安装在加热炉炉体内的、由金属管绕制而成的加热线圈,所述的加热线圈包括依次排列的第一感应线圈、第二感应线圈、第三感应线圈和第四感应线圈,第一感应线圈的后端头和第二感应线圈的前端头同方向相邻紧贴相连,并且第一感应线圈的后端头的管口上及第二感应线圈的前端头的管口上连接有出水引管,第三感应线圈的后端头和第四感应线圈的前端头同方向相邻紧贴相连,并且第三感应线圈的后端头的管口上及第四感应线圈的前端头的管口上连接有出水引管,第二感应线圈的后端头和第四感应线圈的后端头同方向相邻紧贴相连,第三感应线圈的前端头和第一感应线圈的前端头同方向相邻紧贴相连,加热炉供电电压和第一感应线圈的前端头、第四感应线圈的后端头相连。第一感应线圈和第二感应线圈相连构成一个大感应圈,第三感应线圈和第四感应线圈相连构成另一个大感应圈,这两个大感应圈前后放置且在电路中呈并联连接结构,提高感应圈的功率,从而提高加热效果,在同一感应圈内实现同时对多根钢管(工件)进行连续光亮感应加热,实现多管同时退火。第一感应线圈、第二感应线圈、第三感应线圈和第四感应线圈各自形成一个冷却水进水、出水回路,从而在一个大的加热线圈中形成了多个冷却水进水、出水回路,使冷却水能带走更多的热量,提高冷却效果,避免了因感应圈太长、匝数太多,冷却量不够,造成感应圈本身发热而带来的损坏,有效延长感应圈的使用寿命。
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感应线圈的前方和第四感应线圈的后方分别设有一个吸收线圈,吸收线圈和所述的加热线圈之间间隔有一段距离。吸收线圈和加热线圈一般相距40~50mm,两者不相连。通过吸收线圈吸收加热线圈产生的漏磁和被加热工件反馈的磁力线能量,有效保护感应加热炉炉壳,延长加热炉使用寿命。
作为优选,所述的吸收线圈的每圈上均设有固定螺栓,吸收线圈通过固定螺栓固定到安装于加热炉炉体内的支架上。安装方便且牢固。
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感应线圈的后端头和第二感应线圈的前端头通过连接铜排相连,第三感应线圈的后端头和第四感应线圈的前端头通过连接铜排相连,第二感应线圈的后端头和第四感应线圈的后端头通过连接铜排相连,第三感应线圈的前端头和第一感应线圈的前端头通过连接铜排相连。连接方便且牢固。
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感应线圈、第二感应线圈、第三感应线圈和第四感应线圈的每圈上均设有固定螺栓,第一感应线圈、第二感应线圈、第三感应线圈和第四感应线圈通过所述的固定螺栓固定到安装于加热炉炉体内的支架上。安装方便且牢固。
作为优选,所述的加热线圈和吸收线圈均采用方形铜管弯制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康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康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3140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