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集约锂离子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30719.8 | 申请日: | 2011-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053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9 |
发明(设计)人: | 蒋岑 | 申请(专利权)人: | 蒋岑 |
主分类号: | H01M4/13 | 分类号: | H01M4/13 |
代理公司: | 荆门市首创专利事务所 42107 | 代理人: | 董联生 |
地址: | 430060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集约 锂离子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离子收集及存贮装置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集约锂离子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负极材料主要是碳系材料,近期,石墨烯成为研究热点,其原因在于,石墨烯是碳系材料中具有最大单位面积的材料,能够存储更多的锂离子。同时,从微观上讲,电池充电的过程,就是锂离子从正极脱离、沿石墨烯逐层移动的过程,其不足之处在于石墨烯层数多、面积大,这就使得电池的充电需要较多的时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目前电池充电的过程,锂离子从正极脱离、沿石墨烯逐层移动时,石墨烯层数多、面积大,这就使得电池的充电需要较多的时间之不足,而提供一种集约锂离子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由多孔碳层、充满液相的非导电容器和导电薄膜组成,多孔碳层安装在充满液相的非导电容器内,导电薄膜安装在充满液相的非导电容器下方,充满液相的非导电容器两端分别设有导电正极和导电负极。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通过电场来收集和约束离子,从而实现三维式的体存储,和现有存储方式相比,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存储更多的离子。其中的电场电压的维持,可依靠电池本身的能量来实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由多孔碳层1、充满液相的非导电容器2和导电薄膜3组成,多孔碳层1安装在充满液相的非导电容器2内,导电薄膜3安装在充满液相的非导电容器2下方,充满液相的非导电容器2两端分别设有导电正极和导电负极。
工作原理:由于锂离子本身带正电荷,并可以聚集在多孔碳层中,给非导电容器正、负导电极之间施加电场,在外电场作用下,根据同性相斥异性相吸原理,聚集在多孔碳层中的锂离子将通过多孔碳层、液相介质向负极移动,并在电场力作用下,在靠近负极一侧形成致密状态,然后再通过正、负导电极继续要非导电容器正、负导电极维持一下电场,而使锂离子保持致密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蒋岑,未经蒋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3071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有感温变色层的电池
- 下一篇:一种电池极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