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水稻落摆秧机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528093.7 | 申请日: | 2011-12-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961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9 |
| 发明(设计)人: | 季军;卢世奎;王春喆;沈宇辰;朱泽民;苗喜荣;曹琼;王恒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淮阴商业学校 |
| 主分类号: | A01C11/02 | 分类号: | A01C11/02 |
| 代理公司: | 淮安市科文知识产权事务所 32223 | 代理人: | 陈静巧 |
| 地址: | 223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水稻 落摆秧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特别涉及一种水稻落摆秧机。
背景技术
水稻的种植生长离不开秧苗移栽大田的过程。水稻秧苗有序化移栽浅植新技术,已被国家列为重点推广的农业实用技术。与此同时,科技人员又研制出多种水稻秧苗的移栽机械,如:抛秧机、插秧机等,这些机器用以替代人工秧苗移栽,为提高生产效率发挥了积极作用。其中因摆秧机,能较好地克服抛秧机不能有序化进行移栽浅植的不足之处,而获得了推广应用。但是,在实际使用中,插秧机的机械手抓秧时,很容易伤及秧苗的根系,这不仅延缓了秧苗的返青,还影响到秧株生长的正常分蘖。因此,上述存在问题,又成为农业机械的科技人员,迫切须要进一步研究的新课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水稻落摆秧机,目的在于通过对现有插秧机的结构进行改进,以从根本上解决目前插秧机存在的抓秧时伤及秧苗根系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
本实用新型除包括现有技术的连接于机架的动力装置、行走牵引装置和轮系变速调速装置外,它在机架上还主要设置有后顶式秧苗脱盘机构、及摩擦轮控制秧苗盘运行机构,秧苗分组器、同步轮同步带输苗落秧装置。其中,所述的摩擦轮控制秧苗盘运行机构,安装在后顶式秧苗脱盘机构后顶的秧苗盘两侧;秧苗分组器与秧苗盘相接,同步轮同步带输苗落秧装置与秧苗分组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解决方案:
所述的后顶式秧苗脱盘机构设置在机架的上,后顶秧苗盘,由 A传动轴、A凸轮、凸轮顶杆、推杆连板、推杆、推杆限位板构成;A传动轴上设置有两个A凸轮;凸轮顶杆的上方连接推杆连板,推杆限位板设有可供推杆上下垂直活动的孔洞。秧苗盘上设有行列规则排列的秧苗穴,每一行秧苗穴的数量与推杆的数量相同;秧苗穴的位置与推杆的位置相对应。
所述的摩擦轮控制秧苗盘运行机构设置在秧苗盘两侧盘边处,主要由两个主动B凸轮和两个从动摩擦轮构成,主动B凸轮的轮轴安装在下板块中,从动摩擦轮轴安装在上板块中,上板块上方设有弹簧,两侧设有滑槽,秧苗盘两侧盘边行进于上、下板块之间。所述上、下板块之间设有压片。
所述的秧苗分组器内设有多个并列的秧苗通道,且相邻通道的通路朝向相反,构成奇数秧苗通道,偶数秧苗通道。所述的奇数秧苗通道和偶数秧苗通道的出口处下均设有秧苗托板。
所述的同步轮同步带输苗落秧装置,设有两个同步轮,同步轮外安装有环形的同步带,一套同步轮和同步带设置在秧苗分组器奇数秧苗通道出口处秧苗托板两端的上方,另一套设置在秧苗分组器偶数秧苗通道出口处秧苗托板两端的上方,同步带上等间距地设有挡板,同步带的末端设有连接在机架上的导苗筒。
所述的后顶式秧苗脱盘机构、摩擦轮控制秧苗盘运行机构,秧苗分组器、同步轮同步带输苗落秧装置可设多套,并列设置在机架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一)本实用新型设有后顶式秧苗脱盘机构、摩擦轮控制秧苗盘运行机构,使秧苗盘输送速度可控,秧苗脱盘利落;秧苗分组器、同步轮同步带输苗落秧装置有效地控制了行距和株距,秧苗为自由落体摆秧,不伤根,除具有行穴距有序化及浅栽的优点外,解决了飘秧、漏秧、断秧、鈎秧等问题,且无返青、可有效增加分蘖、有利于提高水稻产量。
(二)本实用新型作业行数为六行,每小时可摆秧7-8亩,生产效率高,有益于水稻移栽浅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要组成件安装部位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后顶式秧苗脱盘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摩擦轮控制秧苗盘运行机构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摩擦轮控制秧苗盘运行机构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秧苗分组器正视结构的示意图;
附图6为本实用新型秧苗分组器侧视结构的示意图;
附图7为本实用新型同步轮同步带输苗落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
本实用新型包括连接于机架的动力装置、行走牵引装置和轮系变速调速装置(图中均未表示),机架1上还设置有后顶式秧苗脱盘机构2、摩擦轮控制秧苗盘运行机构3,秧苗分组器4和同步轮同步带输苗落秧装置5。图中,所述的后顶式秧苗脱盘机构、摩擦轮控制秧苗盘运行机构,秧苗分组器、同步轮同步带输苗落秧装置均为三套,并列设置在机架1上。
如图1、2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淮阴商业学校,未经江苏省淮阴商业学校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2809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能源林割台装置
- 下一篇:双垄沟残膜回收的仿形起膜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