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灭火器仿真教学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26108.6 | 申请日: | 2011-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622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9 |
发明(设计)人: | 宫鹤;郭颖;顾洪军;李士军;薛顶柱;佘彩东;赵凯;孙康恺;杜欣;郑禄艳;李洪鹏;温竹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9B25/00 | 分类号: | G09B25/00 |
代理公司: |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201 | 代理人: | 王寿珍;朱世林 |
地址: | 130118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灭火器 仿真 教学 装置 | ||
1.一种灭火器仿真教学装置,其特征在于:由以发射超声波代替灭火剂的模拟灭火器罐和以接收超声波而至熄火的模拟火源构成;
所述模拟灭火器罐:包括一其上端设有喷射胶管(13)和顶部设有鸭嘴式压把(14)的普通灭火器罐体(5),压把(14)嘴内设有超声波发射按钮开关(2)及检测开关(3),罐体表面上部设有总电源开关按钮(4)及模式一、二、三的选择按钮(10、11、12);在喷射胶管管口内设有发射超声波测距模块(7)、喷射胶管内设置的加速度传感器(6);设置在罐体内的微功率无线数传模块A(1),含有微处理器I和微处理器II、功放模块、MAX232电路模块、中文语音合成模块、晶振电路、复位电路、RS-232接口和电源模块的主控制单元(8),设置在罐体底部的与主控制单元(8)中的电源模块电连接的蓄电池(9);设置在罐体内的与功放模块输出端口电连接的扬声器(15);
所述的微功率无线数传模块A(1)通过串口线与主控制单元(8)上的RS-232接口电连接,RS-232接口经过MAX232电路模块与微处理器I的TXD、RXD引脚电连接;发射超声波测距模块(7)通过导线与主控制单元(8)上的微处理器I的I/O引脚电连接;加速度传感器(6)通过导线与主控制单元(8)上的微处理器I的I/O引脚电连接;
所述的三个模式选择按钮(10、11、12)分别与主控制单元(8)上的微处理器I的I/O引脚电连接;总电源开关按钮(4)与电源模块控制端电连接;
所述中文语音合成模块的RXD、TXD通过导线与微处理器II的TXD、RXD引脚电连接,中文语音合成模块的输出端与功放模块相连接;
所述微处理器I的P1.2-P1.5I/O引脚通过导线与微处理器II的P3.2-P3.4、P1.6I/O引脚电连接;
所述模拟火源:包括一呈房子形状的壳体、在该壳体顶部设置的作为模拟火焰的红色丝绸(17)、设置在该壳体内向红色丝绸(17)吹风的鼓风机(19)、与模拟灭火器罐中的微功率无线数传模块A(1)互相通信的微功率无线数传模块B(23)、接收超声波测距模块(16)、开关电源(20)、含有微处理器III、MAX232电路模块、晶振电路、复位电路、RS-232接口和固态继电器的副控制单元(22);
所述的鼓风机(19)与固态继电器的输出引脚电连接,固态继电器的输入引脚通过导线与所述开关电源(20)的输出引脚电连接,固态继电器的控制引脚通过导线与微处理器III的I/O引脚电连接;
所述微功率无线数传模块B(1)通过串口线与副控制单元(22)上的RS-232接口电连接,RS-232接口经过MAX232电路模块与微处理器III的TXD、RXD引脚电连接,接收超声波测距模块(7)通过导线与副控制单元(22)上的微处理器III的I/O引脚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灭火器仿真教学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模拟火源的壳体上还设有与微处理器III I/O引脚相连接的液晶显示器(2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灭火器仿真教学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模拟火源的壳体上还设有与固态继电器输出引脚相连接的卤钨灯(1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灭火器仿真教学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模拟火源的壳体上还设有与固态继电器输出引脚相连接的四声音乐报警器(2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灭火器仿真教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处理器I、微处理器II、微处理器III均为具有40个引脚的AT89C52单片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灭火器仿真教学装置,其特征在所述的发射超声波测距模块(7)和接收超声波测距模块B(16)均为HC-SR04B超声波测距模块。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灭火器仿真教学装置,其特征在所述的无线数传模块A(1)和微功率无线数传模块B(23)均为JZ863微功率无线数传模块。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灭火器仿真教学装置,其特征在所述的中文语音合成模块为SYN6288中文语音合成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农业大学,未经吉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26108.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