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卧式天然气过滤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525774.8 | 申请日: | 2011-12-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695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8 |
| 发明(设计)人: | 陶金龙;周彩明;霍惠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熟市上海飞奥压力容器制造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10L3/10 | 分类号: | C10L3/10;B01D46/24;B01D46/42 |
| 代理公司: | 常熟市常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13 | 代理人: | 朱伟军 |
| 地址: | 215532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卧式 天然气 过滤器 | ||
1.一种卧式天然气过滤器,包括一卧置的筒体(1),该筒体(1)的筒体腔内设置有一分隔盘(11),藉由该分隔盘(11)将筒体腔分隔为进气腔(12)和过滤腔(13),并且在进气腔(13)的进气腔壁上配设有一用于将有待于过滤的天然气引入到进气腔(12)内的进气接口(121),而在过滤腔(13)的过滤腔壁上配设有一用于将过滤后的天然气引出的出气接口(131);一筒盖(2),该筒盖(2)在对应于过滤腔(12)的开口部位与筒体(1)相盖配;一组过滤芯(3),该组过滤芯(3)以卧置状态设置在所述过滤腔(13)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一用于显示所述进气腔(12)与所述过滤腔(13)之间的压力差的压差显示机构(4),该压差显示机构(4)设置在所述筒体(1)的外壁上并且与进气腔(12)以及与过滤腔(13)相通;一组数量与所述过滤芯(3)的数量相等的导气管(5),各导气管(5)的一端穿过所述的分隔盘(11)探入到所述的进气腔(12)内,而导气管(5)的另一端与过滤芯(3)相配接,其中:导气管(5)的导气管腔(51)与过滤芯(3)的过滤芯腔(31)相通,所述的过滤芯(3)在过滤腔(13)内的位置朝向所述筒盖(2)的一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天然气过滤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筒盖(2)朝向外的一侧固设有一拉手(21),在所述的筒体(1)上并且在对应于筒盖(2)的位置设置有一用于将筒盖(2)与筒体(1)盖配或开启的筒盖快速启闭机构(6),该筒盖快速启闭机构(6)与筒盖(2)相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天然气过滤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进气腔(12)的进气腔壁的上部延接有一与进气腔(12)相通的第一放空接口(122),而在进气腔壁的下部延接有一用于将进气腔(12)内的积液排放的并且与进气腔(12)相通的第一排污接口(123);在所述的过滤腔(13)的过滤腔壁的上部配接有一与过滤腔(13)相通的第二放空接口(132),而在过滤腔壁的下部配接有一用于将过滤腔(13)内的污液排放的并且与过滤腔(13)相通的第二排污接口(13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天然气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组过滤芯(3)朝向所述筒盖(2)的一端均固定在第一支撑盘(32)上,而过滤芯(3)朝向所述导气管(5)的一端支承在第二支撑盘(33)上,在所述的分隔盘(11)上固定有一组定位杆(111)的一端,而一组定位杆(111)的另一端在穿过所述的第二支撑盘(33)后与所述的第一支撑盘(32)连接,并且在各定位杆(111)上套设有套管(111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天然气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差显示机构(4)包括压差表(41)、第一气阀(42)和第二气阀(43),第一气阀(42)设置在所述筒体(1)上,并且与所述滤腔(13)相通,该第一气阀(42)通过第一连接管(421)与压差表(41)连接,第二气阀(43)同样设置在筒体(1)上,并且与所述进气腔(12)相通,该第二气阀(43)通过第二连接管(431)与压差表(41)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卧式天然气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筒盖快速启闭机构(6)包括第一、第二双向螺杆支架(61、62)、筒盖枢转支承装置(63)、第一、第二卡箍(64、65)、第一双向螺杆(66)和第二双向螺杆(67),第一、第二双向螺杆支架(61、62)彼此面对面地固定在所述的筒体(1)的外壁上,筒盖枢转支承架(63)固定在筒体(1)的外壁上,并且与所述的筒盖(2)连接,第一、第二卡箍(64、65)均呈半圆环的形状,并且共同地与筒盖(2)相配合,其中:在第一卡箍(64)的一端固设有一第一锁定座(641),另一端固设有一第二锁定座(642),而在第二卡箍(65)的一端固设有一第三锁定座(651),另一端固设有一第四锁定座(652),第一、第三锁定座(641、651)彼此对应并且相互配合,第二、第四锁定座(642、652)彼此对应并且相互配合,第一双向螺杆(66)的一端转动地连接在第一锁定座(641)上,中部转动地支承在第一双向螺杆支架(61)上,另一端转动地连接在第三锁定座(651)上,第二双向螺杆(67)的一端转动地连接在第三锁定座(642)上,中部转动地支承在第二双向螺杆支架(62)上,另一端转动地连接在第四锁定座(652)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熟市上海飞奥压力容器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常熟市上海飞奥压力容器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25774.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