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薄壁筒体零件滚槽工装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525671.1 | 申请日: | 2011-12-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474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26 |
| 发明(设计)人: | 李兵;宋健;林重政 | 申请(专利权)人: | 隆昌山川精密焊管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1D17/04 | 分类号: | B21D17/04 |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钱成岑;詹永斌 |
| 地址: | 642177***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薄壁 零件 工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薄壁筒体零件滚槽加工的工装。
背景技术
薄壁筒体零件的滚槽加工一般是采用普通车床进行加工,其原理是将滚轮安装在车床的刀架上,用三爪卡盘固定筒体零件,车床尾座顶住筒体零件内孔底平面,利用刀架的径向进刀运动对工件进行滚槽。此方法主要存在以下几点不足之处:
1、由于刀架的径向进刀运动是操作者手动控制,使得筒体零件滚槽的深度不好掌握,通常加工出的筒体零件槽形深度相差太大,无法满足产品要求。
2、现有的滚轮轮廓形状R小于需加工成形的槽形,一个筒体零件需经多次滚压才能成形,不能保证槽形的一致性。
3、车床尾座直径小于筒体零件内径,相互间间隙太大,滚槽时容易造成滚槽位置的不一致。同时不能保证筒体零件与滚轮直径垂直。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如何设计出一种专门用于薄壁筒体零件滚槽加工的工装,成为了该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薄壁筒体零件滚槽工装,能更好的加工出符合要求的产品,能完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薄壁筒体零件滚槽工装,包括固定在刀架上的滚轮以及与车床尾座连接固定的滚槽胎具,所述滚轮的轮廓形状与筒体零件需加工成形的槽形一致,滚槽胎具主要由胎具主体和连接轴构成,连接轴固定在胎具主体的中心线上,胎具主体外壁包括圆柱面和圆锥面一,圆柱面的直径与筒体零件的内孔直径相匹配,圆锥面一位于胎具主体远离连接轴的一端,该圆锥面一与圆柱面之间由圆锥面二平滑连接,圆锥面一的锥度小于圆锥面二的锥度。
进一步,所述胎具主体开设有连接孔,连接轴伸入该连接孔中通过轴承定位,并在胎具主体端部固连端盖将连接轴与胎具主体连接固定。
进一步,所述刀架和机床尾座均连接有驱动气缸。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是:
首先,将筒体零件用卡盘固定在机床上,滚轮固定在刀架上,滚槽胎具与机床尾座连接;然后,驱动滚槽胎具插入筒体零件的内孔中,启动机床;最后,驱动刀架径向进刀对筒体零件进行滚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在加工滚槽时,槽形位置正好设置在胎具主体上圆锥面一与圆锥面二的连接部分,因此比较好掌握槽形深度,避免槽形深度相差太大的情况出现;
(2)滚轮的轮廓形状与筒体零件需加工成形的槽形一致,从而减少了产品滚压成形的次数,保证槽形的一致性;
(3)胎具主体外壁的圆柱面直径与筒体零件的内孔直径相匹配,因此能够保证胎具与筒体零件内孔比较紧密的贴合,在滚槽时保证筒体零件与滚轮直径垂直,同时保证滚槽位置的一致性;
(4)所述刀架和机床尾座均采用气缸驱动,在滚槽过程中运行平稳,从而进一步保证了滚槽加工的质量,同时也减少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图1中滚槽胎具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薄壁筒体零件滚槽工装,包括固定在刀架7上的滚轮1以及与车床尾座6连接固定的滚槽胎具,所述滚轮1的轮廓形状与筒体零件4需加工成形的槽形一致,滚槽胎具主要由胎具主体2和连接轴3构成,连接轴3固定在胎具主体2的中心线上,胎具主体2外壁包括圆柱面21和圆锥面一22,圆柱面21的直径与筒体零件4的内孔直径相匹配,圆锥面一22位于胎具主体2远离连接轴3的一端,该圆锥面一22与圆柱面21之间由圆锥面二23平滑连接,圆锥面一22的锥度小于圆锥面二23的锥度。
上述胎具主体2开设有连接孔,连接轴3伸入该连接孔中通过轴承定位9,并在胎具主体2端部固连端盖10将连接轴3与胎具主体2连接固定。
所述刀架7和机床尾座6均连接有驱动气缸8。
如图1所示,在滚槽时,首先将筒体零件4用卡盘5固定在机床上,滚轮1固定在刀架7上,滚槽胎具与机床尾座6连接;然后,驱动滚槽胎具插入筒体零件4的内孔中,启动机床;最后,驱动刀架7径向进刀对筒体零件4进行滚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隆昌山川精密焊管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隆昌山川精密焊管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2567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钢板废料收集叉车辅助装置
- 下一篇:气墙隔离式面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