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线温控暖气片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24852.2 | 申请日: | 2011-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469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1 |
发明(设计)人: | 高秀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秀明 |
主分类号: | F24D19/00 | 分类号: | F24D19/00;F24D19/10 |
代理公司: | 山东济南齐鲁科技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8 | 代理人: | 张德平 |
地址: | 25001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线 温控 暖气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线温控暖气片。
背景技术
现有的暖气片均采用热水或蒸汽作为导热介质实现供热。为方便调节室内温度,与暖气片连接的管路上都安装手动阀门,人们通过开关手动阀门以达到既节能又舒适的目的。但是,在实际应用中,手动阀门根本无法实现上述目的。其主要原因是:一方面,手动阀门必须由人工操作,使用过程中人们需要频繁调节,非常繁琐、费力,并且,在夜间休息时无法调节;另一方面,人们仅凭自身感知无法准确及时地对温度作出判断,从而,不可能及时操控手动阀门调温,舒适性较差,供热的品质较低。另外,在暖气片外的管路上设置手动阀门,既占用空间,又影响美观,难以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线温控暖气片,它可自动调温,可准确及时的调节温度,实现高品质供热。另外,它还省去了管路上的手动阀门,可节省空间,从而可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无线温控暖气片,包括壳体,壳体内开设空腔;壳体的顶部开设出风口,壳体的底部开设入风口,壳体的出风口内安装百叶窗;壳体内安装盘管,盘管的回水口和供水口分别与壳体固定连接;壳体的入风口处安装底板;壳体的侧壁上安装无线温控接收、自动控制装置,无线温控接收、自动控制装置与无线温控感应发射装置无线连接,盘管上安装电动阀,无线温控接收、自动控制装置与电动阀通过导线连接。
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所述壳体的入风口的一端设有固定板,盘管的回水口和供水口分别与固定板固定连接,供水口和回水口的下端穿过固定板且位于固定板的下方,底板上开设通风口,通风口内安装风扇,风扇位于盘管下方,无线温控接收、自动控制装置与风扇通过导线连接。所述壳体的入风口两内侧壁上各设有一根导轨,两导轨之间安装底板,导轨和底板位于固定板的下方,底板的一端开设条形槽,回水口和供水口位于条形槽内;无线温控接收、自动控制装置与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盘管的上部侧壁上安装排气阀,排气阀伸出壳体外。所述壳体的后部设有挂孔。所述盘管上装有散热翅片。所述壳体上安装发射装置固定座,发射装置固定座内开设内腔,内腔内两侧各设有一根导轨;发射装置固定座的底部开设通孔和两个导杆孔,两导杆孔位于限位板的两侧,内腔内安装托板和连接杆,连接杆的上端与托板活动连接,连接杆的下端经通孔穿出发射装置固定座底部安装限位板,限位板上安装两根导杆,两根导杆位于连接杆的两侧,两根导杆与两个导杆孔一一对应配合;托板的两侧各设有一个托板导槽,托板导槽与导轨一一对应配合;无线温控发射装置的两侧各设有一个接收装置导槽,接收装置导槽与导轨一一对应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在于:它装有电动阀和无线感温控制装置,无须人工操作,可实现精准及时调温,以直正达到高品质供热的要求。它省去了手动阀门,使整个暖气片的结构更紧凑,体积更小,且美观大方,可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它还在暖气片内部装有风扇,可使盘管周围的空气与盘管进行强制对流换热,提高换热效率。当室内温度低于设定温度时,无限温控感应发射装置向带有无线接收装置的暖气片发出供暖信号,带有无线接收、自动调温装置的暖气片接收到信号后,根据房间设定温度和室内温度的差进行判断,然后调节风扇电机转速,对室内进行强制对流供热。当室内温度达到或者高于设定温度时,风扇停止运转,这时暖气片处于非常小的自然对流换热的供热状态,对室内实行维持性供热功能。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无线温控暖气片与同体积的现有暖气片相比,其换热效率要高出几倍,同时可以实现室内供热的自动温度控制。实际上它是一种换热效率高,节约能源、体积小的暖气片,能充分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提高供暖的品质。总之,它既可使暖气片周围的空气强制流动,又可以准确的实现室内温度自动控制。可大幅提暖气片高换热效率、节约能源、改善供暖的舒适度。从而能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无线温控暖气片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的A-A剖视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1的B向放大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的C向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5的D-D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秀明,未经高秀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2485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