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燃气汽车用储气瓶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24774.6 | 申请日: | 2011-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495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25 |
发明(设计)人: | 张永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永胜 |
主分类号: | F17C1/06 | 分类号: | F17C1/06;F17C1/14;F17C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7 | 代理人: | 刘洪勋 |
地址: | 014032 内蒙古自治区包***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气 汽车 用储气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天然气储存装置,特别是一种燃气汽车用储气瓶。
背景技术
天然气汽车,是以天然气为燃料的清洁汽车,目前车用天然气有液态的液化天然气(LNG)和仍然为气态的压缩天然气(CNG)。燃气汽车采用储气瓶盛装LNG或CNG。
无论是LNG储气瓶还是CNG储气瓶,采用圆筒形结构,均属于刚性材料,且由于液化天然气和压缩天然气不但压力高,而且本身极易燃易爆,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储气瓶受到撞击破裂造成天然气泄漏,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性比汽、柴油要大的多。
对于压缩天然气储气瓶,其绝热性能要低于液化天然气,在夏天天气过热时,钢瓶内的天然气由于温度升高势必会使得天然气发生膨胀,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压力和温度成正比关系,当钢瓶内的压力达到一定值时,压缩天然气就有可能从阀门或者焊接处泄漏或瓶体破裂,甚至发生爆炸给人们的财产和生命安全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在汽车行驶的过程中,由于道路颠簸或者由于发生碰撞造成钢瓶与车体发生碰撞从而导致天然气泄漏,或者由于震动使进出口管与瓶体的焊接处断裂,剧烈的碰撞甚至还可能会使得钢瓶发生爆炸,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
聚氨酯弹性体具有强度高、耐磨等优点,但用聚氨酯弹性体材料制作圆筒状瓶体时,如果充装天然气,受天然气压力作用,会从圆筒状向球形变化,使得容器形状不稳定,不利于在汽车上安装和固定。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燃气汽车用储气瓶,这种储气瓶具有抗震动和冲击能力强,且保温好的优点,提高了使用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燃气汽车用储气瓶,包括瓶体、入口管和出口管,包括瓶体、入口管和出口管,所述瓶体为聚氨酯弹性体材料制成的瓶体,在聚氨酯弹性体瓶体内设置有内胆,或者在聚氨酯弹性体瓶体的直筒段外表面缠绕有纤维或钢丝,或在聚氨酯弹性体瓶体直筒段的壁内浇注有螺旋形钢丝或钢圈。
上述的燃气汽车用储气瓶,所述瓶体直筒段为环形波纹状,使其具有纵向变形能力。
在所述瓶体直筒段的外表面的纤维或钢丝采用螺旋形缠绕方式,以增强筒身抗压和抗拉强度,同时又保证有纵向变形能力。
上述的燃气汽车用储气瓶,所述瓶体、所述入口管和所述出口管为一体化结构。
所述瓶体内设置的内胆外缠绕有绝热材料,或者在内胆与瓶体之间设置真空隔热层,以用于LNG储气。
上述的燃气汽车用储气瓶,所述聚氨酯弹性体为浇注型聚氨酯弹性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用聚氨酯弹性体做成天然气储气瓶,由于聚氨酯弹性体为具有一定弹性和强度的柔性材料,且传热系数低,对震动和撞击具有吸能缓冲作用,且可以通过受外力冲击时的变形或内部压力增高时的变形来避免被撕裂,消除了在高温环境下天然气储存装置内压力过大,以及在天然气汽车行驶过程中的急停或发生碰撞致使天然气储存装置破裂,发生天然气泄漏甚至爆炸的隐患,极大的保证了生命财产的安全。同时,由于密度低,重量轻,减少了汽车自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燃气汽车用储气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燃气汽车用储气瓶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中:1-瓶体,2-入口管,3-出口管,4-钢圈,5-卡子,6-钢丝,7-内胆,8-绝热材料。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燃气汽车用储气瓶,包括瓶体1、入口管2和出口管3,所述瓶体1是用浇注型聚氨酯弹性体浇注制成的,当然入口管2和出口管3也可以采用浇注型聚氨酯弹性体,与瓶体1为一体化结构,可直接整体浇注成型,无需再作后期加工处理,所以不存在从入口管1和/或出口管2与瓶体连接处发生泄漏的问题。浇注型聚氨酯弹性体具有耐温性好、强度高、硬度范围宽广、可极柔软也可极硬的特点,用浇注型聚氨酯弹性体制造燃气汽车用储气瓶的优势就在于在发生碰撞或者高温高压的环境下会造成其形态上的变化而不会由于碰撞或者高温高压致使其发生泄漏甚至爆炸的危险,所述瓶体1为圆筒形。
在图1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瓶体1的直筒段为环形波纹状,形成膨胀节,利用膨胀节的膨胀性能,使得在内部天然气压力增高或受横向撞击时,变形是发生在瓶体纵向,增强变形的可控性能,利用自身变形来避免瓶体破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永胜,未经张永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2477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