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微型钻头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22833.6 | 申请日: | 2011-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880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2 |
发明(设计)人: | 郭强;付连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金洲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B51/00 | 分类号: | B23B51/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百瑞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40 | 代理人: | 田夏 |
地址: | 518116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型 钻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型钻头的制造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微型钻头。
背景技术
如图1和图2所示,目前常用的微型钻头包括钻身和钻尖,其钻尖处通常都是有两个对称的主切削刃1及两组对称的后刀面3,钻身上则设有两条对称螺旋的对应于主切削刃1的螺旋槽2。随着微型钻头的钻径要求越来越小,其对刚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钻径越小的微型钻头更易断钻,而常规钻头两螺旋槽由同一砂轮加工,钻芯截面最薄处容易形成应力集中,如图2中黑色区域和图3中沙点所示,应力集中会直接影响钻头的抗折断性能,因此迫切需要一种刚性强度更好的长寿命钻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提供非常优异的孔位精度和无明显应力集中更长寿命的微型钻头。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微型钻头,包括钻身及钻尖,所述钻尖包括第一主切削刃、第二主切削刃、第一横刃、第二横刃、与第一主切削刃和第二主切削刃对应的从钻尖一直延伸到钻身的第一螺旋槽和第二螺旋槽;第二主切削刃距离钻芯中心芯厚大于第一主切削刃距离钻芯中心芯厚,第一主切削刃的长度大于第二主切削刃的长度。
优选的,所述第一主切削刃和第二主切削刃相互平行。
优选的,所述两个主切削刃具有第一后刀面和第二后刀面,所述第一螺旋槽与第二后刀面形成弧形沟型,第二螺旋槽与第二后刀面形成近似直线型沟型。
优选的,所述两个主切削刃具有第一后刀面和第二后刀面,所述两个第一后刀面长度和宽度不同,两个第二后刀面长度和宽度也不同。
本实用新型钻头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微型钻头在常规微型钻头的基础上,保持第一主切削刃距离钻芯中心芯厚不变,然后加大第二主切削刃距离钻芯中心芯厚,改进后的钻头相对常规钻头的钻芯薄弱处加厚了,从而加大钻芯芯厚,刚性强度更好,实现增强钻头抗应变的能力,达到高孔位精度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微型钻头截面无明显应力集中区域,因而能获得更长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常规微型钻头的钻尖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常规微型钻头的钻身部分的剖面图;
图3是现有技术中常规微型钻头的钻身应力集中情况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微型钻头实施例一的钻尖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微型钻头实施例一的钻身部分的剖面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微型钻头实施例一的钻身截面应力集中情况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微型钻头实施例一的钻身应力集中情况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微型钻头实施例一与常规钻头的孔位加工精度对比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微型钻头实施例二的钻尖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主切削刃;2、螺旋槽;3、后刀面;11、第一主切削刃;12、第二主切削刃;13、第一横刃;14、第二横刃;15、第一螺旋槽;16、第二螺旋槽;17、第一后刀面;18、第二后刀面。
具体实施方式
作为本实用新型微型钻头的第一实施例,如图4至图8所示,包括钻身及钻尖,所述钻尖包括第一主切削刃11、第二主切削刃12、第一横刃13及第二横刃14,所述钻头还包括与第一主切削刃11和第二主切削刃12对应的从钻尖一直延伸到钻身的第一螺旋槽15和第二螺旋槽16;第二主切削刃12距离钻芯中心芯厚大于第一主切削刃11距离钻芯中心芯厚,第一主切削刃11的长度大于第二主切削刃12的长度。
本实用新型所述微型钻头的加工方法为:在加工钻头的螺旋槽步骤中,加工第二螺旋槽16的砂轮起磨削作用部分的厚度小于加工第一螺旋槽15的砂轮起磨削作用部分的厚度,第二螺旋槽16的磨削深度小于第一螺旋槽15的磨削深度。加工第一螺旋槽15的砂轮起磨削作用部分的厚度与加工第二螺旋槽16的砂轮起磨削作用部分的厚度比优选值为1∶0.3~0.8,按此数值加工出的钻头在刚性强度、排屑能力等综合能力较优;比值偏小,第二螺旋槽较小容易塞尘;比值偏大,钻头刚性减弱,孔位精度不好,通过实际测试最佳比值为1∶0.5~0.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金洲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金洲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2283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