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冻液加注机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22284.2 | 申请日: | 2011-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901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2 |
发明(设计)人: | 林卫平;朱方虎;程莎莎;安聪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润汽车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汽车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7D7/02 | 分类号: | B67D7/02;B67D7/54;B67D7/78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4 | 代理人: | 胡红娟 |
地址: | 315800 浙江省宁波***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冻液 加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加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冻液加注机。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现有的防冻液加注机只有一条回流管6,加注泵2通过抽液管4将防冻液从储液罐1中抽出,并将防冻液加压后通过输液管5提供给加注头3,同时有一部分液体会通过回流管6流回储液罐1,并在规定的时间内使加注量满足相应要求;加注量需由专业人员对回流管6上的第一可控阀8进行调节,通过控制回流量来调节加注量的大小,而回流量的调整耗时长且会造成加注不稳定,需多次调整才行;因此,现有加注机的回流量在一段时间内都是恒定的,不常被调整,故通常情况下,一台加注机只能对一种车型进行加注。
由于车型种类繁多,某一加注机在满足479Q发动机车型(其加注量在4200至4300之间)的加注同时,将无法满足对3G10发动机车型(其加注量为3700至3800之间)直接加注的要求,勉强加注,会使得加注量过剩,通过回流管无法将过量的防冻液回流至储液罐内,而造成防冻液在加注头处溢出洒落在地面,不仅造成大量防冻液的浪费,同时也极大的影响了生产计划的顺利进行。
因此,现有的加注机要同时满足两款车型的加注要求,只能通过原始调节回流管回流量的方法对加注量进行调节,但调节流量的稳定性和及时性无法满足生产需求,影响了生产效率,降低了设备的有效利用率,加大了生产制造成本。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冻液加注机,可实现对多种发动机型号的汽车进行防冻液加注。
一种防冻液加注机,包括:
储液罐;
与所述的储液罐相连的加注泵;
通过输液管与所述的加注泵相连的加注头,所述的输液管通过回流管与所述的储液罐相连,所述的回流管上设有第一可控阀;
所述的输液管还通过若干分流管与所述的储液罐相连,所述的分流管上设有第二可控阀和开关阀。
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开关阀为单向电磁阀,所述的单向电磁阀的线圈通过一开关和直流电源形成回路;通过开关可方便切换加注机的加注量,并对多种发动机型号的汽车进行防冻液加注。
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开关阀为单向气动阀,所述的单向气动阀的气路上设有电磁阀;所述的电磁阀的线圈通过一开关和直流电源形成回路;通过开关可方便切换加注机的加注量,并对多种发动机型号的汽车进行防冻液加注。
所述的开关为旋钮开关,所述的第一可控阀和第二可控阀均为球阀。
本实用新型通过增设多条分流管的方式,无需手动调节,只要对分流管上的阀门进行开关控制,即可实现对多种发动机型号的汽车进行防冻液加注,提高了设备的有效利用率以及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取材方便,效果显著,成本较低,且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推广性。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加注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为具体地描述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2所示,一种防冻液加注机(适用于479Q发动机车型和3G10发动机车型),包括:储液罐1、加注泵2和加注头3。
加注泵2通过抽液管4与储液罐1相连,抽液管4上设有过滤器9和第三球阀7;
加注头3通过输液管5与加注泵2相连,储液罐1通过回流管6与输液管5相连,回流管6上设有第一球阀8;
储液罐1还通过分流管12与输液管5相连,分流管12上设有第二球阀10和单向气动阀11;
单向气动阀11的气路13上设有电磁阀14,电磁阀14的线圈通过旋钮开关16和直流电源15形成回路。
利用本实施方式的加注机对479Q发动机车型进行防冻液加注的流程为:加注泵2通过抽液管4将防冻液从储液罐1中抽出,并将防冻液加压后通过输液管5提供给加注头3,将旋钮开关16打到479Q位置(分流管12关闭),过量的防冻液会通过回流管6流回储液罐1,由于479Q发动机车型的加注量在4200至4300之间,通过调节第一球阀8控制回流管6的回流量,使得加注机的加注量在4200至4300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润汽车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汽车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润汽车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汽车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2228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含尘介质用非金属膨胀节
- 下一篇:新型加料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