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背光模组光源防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22210.9 | 申请日: | 2011-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013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24 |
发明(设计)人: | 骆志锋;万锋;钟小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同兴达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8/00 | 分类号: | F21S8/00;F21V17/00;G02F1/1335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背光 模组 光源 防漏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背光模组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光源防漏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进步,使得个人电脑、消费性电子产品、通讯产品、汽车零组件、电子产品通路及数位内容等资讯设备不断地推陈出新。如今资讯设备中,以轻、薄、短、小为设计走向。目前,液晶显示装置凭借轻薄、省电、低辐射等优点,己广泛应用于电脑显示器、电视机、笔记本电脑、移动电话、数码相机等一各种电子产品。由于液晶本身不发光,因此需要背光模组为液晶显示装置提供面光源。而导光板是背光模组中的重要元件,用以引导光源发出光束的传递方向,并将点光源或线光源转换成面光源后出射。传统的侧光式背光模组的光源反射罩是与导光板卡合式搭配,由于光源反射罩上表面是需要用力才能卡上导光板的,所以在卡合的过程中容易变形漏光。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光源防漏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光源反射罩卡合易变形漏光等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背光模组光源防漏装置,包括液晶显示单元、背光模组、导光板、光源和光源罩,其中导光板具有入光面和出光面,所述光源对应设置于该入光面内,并通过光源罩罩住,该光源罩的反光面为半圆形,其中光源为冷阴极荧光灯管或者发光二极管;所述光源罩具有第一固定边和第二固定边,其中第一固定边通过导光板入光面一侧的定位槽固定于该导光板上,第二固定边与导光板底面部分叠合。
本实用新型具有上述诸多优点及实用价值,可以有效防止光源罩变形及背光模组的漏光现象,具有好用及实用的效果,且较现有的液晶显示装置具有增进的突出功效,从而更加适于实用,并具有产业的广泛利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由图1结合图2可知,该背光模组光源防漏装置,主要由液晶显示单元6、背光模组1、导光板5、光源3和光源罩2等组成,其中液晶显示单元6设置在背光模组1上方,该背光模组1提供液晶显示单元6所需要的面光源。所述导光板5具有入光面52和出光面53,出光面53相邻于入光面52,光源3对应设置于该入光面52内,并通过光源罩2罩住,该光源罩2的反光面为半圆形,其中光源3为冷阴极荧光灯管或者发光二极管,光源3发出的光直接射到或经光源罩2反光面反射后射到入光面52,最终从出光面出53射出。光源罩2具有第一固定边21和第二固定边22,其中第一固定边21通过导光板5入光面52一侧的定位槽7固定于该导光板5上,第二固定边22与导光板5底面51部分叠合。
本实用新型已由上述相关实施例加以描述,通过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防止光源罩变形及背光模组的漏光现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同兴达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同兴达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2221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