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层状粉末电触头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21123.1 | 申请日: | 2011-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736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冯如信;罗贤真;郑大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希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1/04 | 分类号: | H01H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3 | 代理人: | 李雪芳 |
地址: | 325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层状 粉末 电触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触头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层状粉末电触头。
背景技术
电触头是决定电器产品性能的最关键部件,一般上,粉末电触头简单的加工工艺为:粉末混合→初压成型→烧结→复压。层状粉末电触头一般由工作层与基体层组成,粉末初压成型经烧结后,工作层与基体层从外观颜色上难以区分,容易导致工作层与基体层混淆,经后续加工后使产品报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层状粉末电触头,它不会导致工作层与基体层混淆。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解决方案是:
层状粉末电触头,所述的粉末电触头依次由工作层、过渡层、基体层及识别层复合而成,其中工作层厚度为电触头的40-60%;过渡层厚度为电触头的5-7%;基体层厚度为电触头的33-55%。
所述的识别层厚度为0.03-0.05mm。
所述的识别层的识别标记压在基体层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效果:采用本实用新型结构,不会导致工作层与基体层混淆,防止后续加工后使产品报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层状粉末电触头实施例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层状粉末电触头实施例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层状粉末电触头实施例结构示意图,所述的层状粉末电触头初压成型结构由工作层1、过渡层2、基体层3及识别层4复合,其中工作层厚度为电触头40-60%;过渡层厚度为电触头5-7%;基体层厚度为电触头33-55%;识别层为0.03-0.05mm,在经烧结复压后,消除识别层,识别标记压在基体层上。
产品如有银焊层,该层应有明显标志,具体如JB/T 7779-2008所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希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希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2112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