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共振汉堡便携式音箱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19959.8 | 申请日: | 2011-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355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2 |
发明(设计)人: | 梅庆开 | 申请(专利权)人: | 梅庆开 |
主分类号: | H04R1/28 | 分类号: | H04R1/2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国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96 | 代理人: | 陈永辉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共振 汉堡 便携式 音箱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音箱设备,特别是一种新型共振汉堡便携式音箱。
【背景技术】
近年来市场上出现了一种颠覆了人们对传统音响概念认识的共振音响,这种共振音响的发声系统本身没有振膜,它利用共振的原理,将音频信号转化为音频机械振动,输出给与它接触的任何硬质物体,使该硬质物体作为发声介质发声,其声音柔和均匀,无指向性,呈360。环绕发声,且根据不同的发声介质可形成不同的音色效果。共振音响的体积小,可随意摆放,它只需和电脑、MP3、MP4、MD、CD、DVD播放器、手机等音源设备连接,就能让日常生活中的桌子、门、窗子、地板等硬质物体变成天然的音响;然而,现有技术中的共振音响没能和扬声系统相结合,仅仅是单纯的共振音响,音域较小,其高音表现得不好,且离不开振动介质,存在一定的缺陷,而传统的普通音响重低音都是不够的,低音好的普通音响的一般体积都不小,这主要是由于采用非共振扬声器发声的音响受发声单元体大小的影响很大,因此,传统的普通音响和共振音响之间缺少一个平衡点,各自的优劣势表现明显,不能满足消费者的更高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将传统非共振扬声器与共振扬声器集成于一体的新型共振汉堡便携式音箱,具有更好的音响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是实现的:它包括音响壳体、设置于音响壳体内的共振扬声器及PCB控制电路板,其改进在于:所述音响壳体内设置有与PCB控制电路板电性连接的非共振扬声器;
上述结构中,所述音响壳体包括面板及外壳,所述外壳呈球型结构,外壳底部设有水平的圆形开口,外壳的顶部设有与水平方向成一倾斜角的近似的圆形开口,所述面板呈与所述近似的圆形开口相适配的形状,面板扣合于外壳上端的近似圆形开口上;
上述结构中,所述PCB控制电路板水平安装于音响壳体内的中间位置;所述非共振扬声器固定安装于面板,与水平方向呈一倾斜角;
上述结构中,所述共振扬声器设置于音响壳体内安装板的下方,共振扬声器的下端由所述外壳底部的圆形开口伸出;
上述结构中,所述面板上设置有与PCB控制电路板电性连接的触摸按键;
上述结构中,所述面板上设置有提手。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将传统的喇叭(非共振扬声器)与现在盛行的共振音响结合于一体,形成了一种新型的共振汉堡便携式音箱,如此,采用共振音响的振动介质传声则刚好解决了传统的普通音响低音不足且体积过大的缺陷,而结合普通音响喇叭(非共振扬声器)发声则就很好的解决了共振音响无中高音,离不开振动介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共振汉堡便携式音箱很好的在普通音响和振动音响之间找到了一个平衡点,优势互补,其音效得到更好的提升,满足了客户更高的要求;此外,本实用新型的面板上设置有与PCB控制电路板电性连接的触摸按键,将触摸按键功能融入其中,使用更加便捷,而该新型共振汉堡便携式音箱的非共振扬声器设计为与水平方向成一定的仰角,能达到更好更人性化的视觉及听觉冲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新型共振汉堡便携式音箱,它包括音响壳体、设置于音响壳体内的共振扬声器3及PCB控制电路板4,所述音响壳体内设置有与PCB控制电路板4电性连接的非共振扬声器5(即传统的喇叭);音响壳体包括面板2及外壳1,外壳1呈球型结构,外壳1底部设有水平的圆形开口,外壳1的顶部设有与水平方向成一倾斜角的近似的圆形开口,所述面板2呈与所述近似的圆形开口相适配的形状,面板2扣合于外壳1上端的近似圆形开口上;所述PCB控制电路板4水平安装于音响壳体内的中间位置;所述非共振扬声器5固定安装于面板2上,与水平方向呈一倾斜角;所述共振扬声器3设置于音响壳体内安装板的下方,共振扬声器3的下端由所述外壳1底部的圆形开口伸出,该共振扬声器3将音频信号转化成音频机械振动;所述面板1上设置有与PCB控制电路板4电性连接的触摸按键7,操作更加方便。
为了便于携带该新型共振汉堡便携式音箱,于所述面板1上设置有提手6,该提手6为弯弧形结构,弯弧形结构的两端跨设于面板1的两侧,便于携带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梅庆开,未经梅庆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1995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对连接至悬架的轮子进行机动化的系统
- 下一篇:钻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