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配合电梯控制柜性能调试的电梯辅助测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18605.1 | 申请日: | 2011-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401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郭健;秦建波;吴益飞;王铭明;陈庆伟;米运洪;陈辉扬;刘智君;王苏华;施惟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66B5/00 | 分类号: | B66B5/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朱显国 |
地址: | 21009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配合 电梯 控制 性能 调试 辅助 测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调试测试领域,特别是一种配合电梯控制柜性能调试的电梯辅助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电梯控制柜测试时一般需要各种模拟装置进行配合。现有的模拟装置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机械模拟装置,另一类是可编程控制器实现的模拟装置。机械模拟装置可以看作是微型电梯,这类装置能够反映电梯实际工作状态,但成本高,通用性差。可编程控制器实现的模拟装置成本低,并且能够根据井道的真实情况灵活设定各类参数,但是不能对电梯负载变化做模拟,同时缺乏故障设置功能,反映不出电梯控制柜的真实性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本低廉,通用性高,可以对电梯负载变化实现模拟,具有故障设置功能,且能够真实反映电梯运行状态的配合电梯控制柜性能调试的电梯辅助测试装置。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配合电梯控制柜性能调试的电梯辅助测试装置,包括上位机、DSP控制模块、电涡流模块、电梯控制柜和曳引机模块,其中,DSP控制模块分别与上位机、电涡流模块、电梯控制柜、曳引机模块连接,曳引机模块分别与电涡流模块和电梯控制柜模块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成本低,能够客观反映电梯的实际运行环境,辅助完成电梯控制柜的测试工作,对电梯初期的安装和调试工作有积极意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梯辅助测试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2是常见的井道开关布置图。
图3是DSP控制模块与负载模拟模块的连接关系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系统结构框图。编码器的输出信号同时输入到电梯控制柜和DSP控制模块。DSP控制模块解析编码器脉冲数,接收上位机指令,输出模拟井道信号供电梯控制柜使用。电梯控制柜通过RS232端口与DSP控制模块相连,发送电梯的工作状态。DSP控制模块通过标准通信端口与上位机进行双向通信,接收上位机的参数设定指令,同时将电梯的工作状态反馈给人机界面。DSP控制模块通过输出模拟电压量控制电涡流模块,模拟电梯负载量。
其中,DSP控制模块与电梯控制柜之间通过RS232总线通信,上位机与DSP控制模块之间通过CAN总线通信。
DSP控制模块的编码器电路根据所选编码器型号不同灵活配置。经过编码器电路处理后的编码器信号为正交脉冲序列,该脉冲序列接入DSP的脉冲捕捉端口。DSP对输入的脉冲数计数,并根据脉冲相位确定电机转动方向。
DSP控制模块输出井道模拟信号供电梯控制柜使用。DSP的IO端口与继电器相连,继电器输出口与控制柜井道信号输入端子相连。通过IO端口控制继电器的状态来模拟井道信号。
DSP控制模块控制电涡流模块的转矩输出。该部分功能主要通过DSP的D/A变换和放大电路实现。电涡流模块的控制量是0到5伏的模拟电压,由于DSP输出电压值最大为3.3伏,且带载能力有限,故需要放大电路的配合,实现对负载模拟模块的控制。
上位机的作用是参数设定、故障设置、运行状态显示和负载量设定。上位机需要设定的参数值有:楼层总数、各层之间的距离、每米对应的脉冲数、编码器线数、编码器脉冲分频数、平层插板长度以及井道开关的相对位置。井道开关的布置方式采用现有的成熟技术,也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设定。图2为一种普遍采用的井道开关布置图,包括以下部分,顶楼楼面1,底楼楼面2,上极限开关3,上限位开关4,上单层强迫减速开关5,上双层强迫减速开关6,各楼层平层传感器7,下双层强迫减速开关8,下单层强迫减速开关9,下限位开关10,下极限开关11,下平层传感器12,上平层传感器13,电梯轿厢等,现结合该图说明需要设定的井道开关信息:下极限开关11至底层平层的距离;下限位开关10至底层平层的距离;下单层强迫减速开关9至底层平层的距离;下双层强迫减速开关8至底层平层的距离;上极限开关3至顶层平层的距离;上限位开关4至顶层平层的距离;上单层强迫减速开关5至顶层平层的距离;上双层强迫减速开关6至顶层平层的距离;X楼上平层传感器至下极限开关11的距离、X楼下平层传感 器至下极限开关11的距离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未经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1860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