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引线框架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17768.8 | 申请日: | 2011-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232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05 |
发明(设计)人: | 钱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泰嘉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3/495 | 分类号: | H01L23/49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相***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引线 框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引线框架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半导体元件的引线框架。
背景技术
引线框架作为集成电路或分立器件的芯片载体,是一种借助于键合金丝实现芯片内部电路引出端与外引线的电气连接,形成电气回路的关键结构件,它起到了和外部导线连接的桥梁作用。目前,绝大部分半导体集成块中都需要使用引线框架,是电子信息产业中重要的基础材料。
现有的引线框架主要由至少两个单元片并排组成,参见图1所示,所述框架本体1包括焊盘2,以及内引脚3和外引脚4。在制造半导体产品时,先将芯片焊接在引线框架的焊盘上,然后用金线将芯片于框架的内部脚电连接,最后采用塑封工艺(例如树脂封装)将整个产品封装起来,以达到保护产品的目的。
近些年来引线框架被广泛引用,使得需求量不断增加,而未了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众多厂家选择了国内生产的铜材,由于国内铜材表面比较粗糙,阻碍了锡膏在焊盘上的流动,导致芯片部分地方与框架之间有空隙,没有被锡膏填充满,造成了芯片的虚焊,降低了芯片与框架的结合性,从而影响了产品的品质。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引线框架,以提高芯片与框架结合的牢固程度,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延长产品的寿命。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引线框架,所述引线框架包括一框架本体所述框架本体由铜材冲压成型并由至少两个单元构成,每一框架本体单元上设置焊盘,与所述焊盘配合设有内引脚,该内引脚连接外引脚,负责外部电信号的导入。
进一步的,所述框架本体由铜材冲压成型。
进一步的,所述框架本体在冲压成型前经过抛光处理。
本实用新型带来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对框架本体在冲压成型前抛光处理,减小了焊盘的表面粗糙度,使后续封装时锡膏能均匀的附着在焊盘表面,焊接时芯片能够完全与焊盘连接,提高了框架与芯片结合的强度。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并延长了其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引线框架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提供的引线框架焊盘2表面粗糙度波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引线框架焊盘2表面粗糙度波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如图1所示,一种引线框架,包括一框架本体1,所述框架本体由铜材冲压成型并由至少两个单元构成,每一框架本体单元上设置焊盘2,与所述焊盘配合设有内引脚3,该内引脚连接外引脚4,负责外部电信号的导入。
所述框架本体在冲压成型前经过抛光的处理。处理后的表面粗糙度(重点是焊盘的表面粗糙度)波形图如图3。
通过图2、图3的图形对比可以发现,焊盘的表面粗糙程度得到明显改善,封装时锡膏能均匀的附着在焊盘表面,芯片能够完全与焊盘连接而不会造成虚焊,从而提高了框架与芯片结合的强度,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并延长了其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泰嘉电子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泰嘉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1776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