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盘收线机的卸盘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13180.5 | 申请日: | 2011-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986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9 |
发明(设计)人: | 李安;赵艳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机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C47/24 | 分类号: | B21C47/24 |
代理公司: | 西安创知专利事务所 61213 | 代理人: | 谭文琰 |
地址: | 710119 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收线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线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用于收卷铜线、铝线、铜合金线以及铝合金线材的双盘收线机,尤其是涉及一种双盘收线机的卸盘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双盘收线机的卸盘机构,采用气缸推动收线盘端面一侧来卸盘。这种结构的卸盘机构在使用中存在以下缺点:1、气缸推杆必须穿过大转盘,所以,大转盘上必须加工出长圆孔,以便卸盘时气缸推杆碰到收线盘端面;2、停机时必须检测大转盘上的长圆孔的停止位置,保证长圆孔与气缸推杆对正,否则气缸推杆无法穿过大转盘,无法卸盘;3、卸盘时推力的延长线不过收线盘重心,即作用力的方向偏离了收线盘重心,卸盘力量大,且卸盘不顺畅,当固定顶尖上磨出槽时,线盘容易卡死;4、操作复杂,生产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双盘收线机的卸盘机构,其结构紧凑且使用方便、快捷,同时有效解决了目前双盘收线机卸盘时推力偏离收线盘重心、卸盘不顺畅、线盘容易卡死以及生产效率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盘收线机的卸盘机构,其特征在于:由前后平行布设的第一卸盘机构和第二卸盘机构组成,所述第一卸盘机构和第二卸盘机构结构相同且均包括端盖、压簧、轴、机架、空心轴、大转盘、推板、支架、薄膜气缸、铰链、杠杆和压轮,所述空心轴安装在机架上,所述大转盘安装在空心轴的右端,所述轴设置空心轴内,所述推板设置在空心轴的右方且与轴固定连接;所述轴的左端位于空心轴外,所述端盖安装在轴的左端端部,所述压簧设置在端盖与空心轴之间;所述薄膜气缸通过支架固定安装在机架的下部,所述薄膜气缸位于空心轴的左下方,所述铰链固定连接在薄膜气缸的活塞杆上,所述杠杆的一端与铰链连接,所述杠杆的另一端与压轮连接,所述杠杆的中部与支架连接且可绕支架旋转。
上述的一种双盘收线机的卸盘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杠杆与铰链之间以及杠杆与支架之间均通过销轴一、挡圈一和销一连接,所述杠杆与压轮之间通过销轴二、挡圈二和销二连接。
上述的一种双盘收线机的卸盘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上且位于空心轴内设置有铜套,所述铜套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铜套分别设于空心轴的左右两端。
上述的一种双盘收线机的卸盘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大转盘上安装有压板和固定顶尖,所述固定顶尖设置在压板内。
上述的一种双盘收线机的卸盘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大转盘通过键和锁紧螺母固定安装在空心轴的右端。
上述的一种双盘收线机的卸盘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板通过螺钉与轴固定连接。
上述的一种双盘收线机的卸盘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与薄膜气缸的活塞杆螺纹连接并通过螺母锁紧。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大转盘上不用加工长圆孔,零件加工简单、工序少。
2、停机卸盘时大转盘停在任意位置均可顺利卸盘,不用检测大转盘的停止位置,彻底避免了由于大转盘停止位置不合适而无法卸盘的缺陷。
3、卸盘时推力的延长线过收线盘重心,卸盘力量小,且卸盘快捷、方便;即使固定顶尖上磨出槽或收线盘孔磨损、不圆,均不会影响卸盘,彻底避免了卸盘时收线盘卡丝现象的发生。
4、按键式操作,使用时只要控制薄膜气缸即可进行工作,安全可靠。
5、操作方便,生产效率高。
综上所述,采用杠杆原理卸盘,当薄膜气缸进气时,推动杠杆及压轮绕销轴二转动,此时,压轮就会迫使压簧压缩,从而推动轴作轴向移动,由于推板是与轴固定为一体的,所以推板就会向右运动,推动收线盘从固定顶尖上滑落,达到卸盘的目的;此时,薄膜气缸排气,压簧上的压力消失,压簧恢复原长,轴和压板就会迅速自动缩回,完成一次卸盘。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I处放大图。
图3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4为图1的B-B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端盖; 2-压簧; 3-轴;
4-铜套; 5-机架; 6-空心轴;
7-大转盘; 8-固定顶尖; 9-推板;
10-螺钉; 11-收线盘; 12-压板;
13-支架; 14-薄膜气缸; 15-铰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机器有限公司,未经西北机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1318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身凹坑修复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小吨位挤压机生产宽幅镁合金板的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