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油压顶出机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12592.7 | 申请日: | 2011-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291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税小龙;何敏;葛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航天天马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D3/04 | 分类号: | F27D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韩国胜;王莹 |
地址: | 563000 贵州省***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压 顶出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油压顶出机,是将反应器内金属产品分离出来的自动顶推设备。
背景技术
在现有钛工业生产中,反应器容积变得越来越大,这样从反应器内取出钛产品时需要耗费很多的人力与物力,大大地增加了钛工业的生产成本,降低了工作效率,使之不能满足钛产品的市场需求和质量要求。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满足将各种规格反应器内金属产品顶出反应器,达到从反应器内分离出金属产品的目的。
本发明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本发明所述的油压顶出机,主要包括:
——顶出油缸,安装在油缸安装座上,顶出油缸的柱塞杆与顶出推板联接;
——顶杆,设置于顶出推板的中心位置处,顶杆穿过支撑板和对中支撑板与顶杆推座连接,当顶出油缸顶出时,顶出推板带动顶杆前行;
——水平拉杆,两端分别于油缸安装座与对中支撑板联接,水平拉杆分别穿过顶出推板和支撑板的导向孔;
——返程油缸,返程油缸的缸体后端安装在反应器固定座的两端,缸体前端安装在对中支撑板的两端,返程油缸的柱塞杆与顶出推板的两端联接;
——支撑装置,位于反应器固定座与对中支撑板间,用于对反应器的支撑;
——距离检测装置,安装在对中支撑板上,用于对反应器颈部对中情况的检测。
前述顶出油缸、顶杆与顶出推板之间采用球头连接。
所述顶出推板、支撑板、对中支撑板和反应器固定座由短杆、长杆通过螺母对接,再由螺母锁定对中支撑板和顶出推板,连接成一个受力框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达到的技术效果为(1)本发明有效利用柱塞油缸的伸缩来实现钛产品从反应器中分离出来,顶出力大,油路简单;(2)本发明可大大减轻操作者劳动强度、提高钛产品的生产质量的同时还能加快产品的生产周期,满足使用环境、贮存环境及安全性,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顶出油缸、2-油缸安装座、3-顶出推板、4-顶杆、5-水平拉杆、6-支撑板、7-对中支撑板、8-距离检测装置、9-支撑装置、10-返程油缸、11-反应器固定座、12-液压系统、13-控制系统、14-短杆、15-长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做出任何限制的依据。
如图1和2所示,本发明所述的油压顶出机,主要包括:
——顶出油缸1,安装在油缸安装座2上,顶出油缸1的柱塞杆与顶出推板3联接;
——顶杆4,设置于顶出推板3的中心位置处,顶杆4穿过支撑板6和对中支撑板7与顶杆推座连接,当顶出油缸1顶出时,顶出推板3带动顶杆4前行;
——水平拉杆5,两端分别于油缸安装座2与对中支撑板7联接,水平拉杆5分别穿过顶出推板3和支撑板6的导向孔;
——返程油缸10,返程油缸10的缸体后端安装在反应器固定座11的两端,缸体前端安装在对中支撑板7的两端,返程油缸10的柱塞杆与顶出推板3的两端联接;
——支撑装置9,位于反应器固定座11与对中支撑板7间,用于对反应器的支撑;
——距离检测装置8,安装在对中支撑板7上,用于对反应器颈部对中情况的检测。
所述顶出油缸1、顶杆4与顶出推板3之间采用球头连接,该连接方式可以有效的消除在推出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原因产生的分力对油缸柱塞杆和顶杆4的不利影响。
所述顶出推板3、支撑板6、对中支撑板7和反应器固定座11由短杆14、长杆15由螺母对接,再用受拉螺母锁定对中支撑板7和顶出推板3,连接成一个受力框架。
所述支撑装置9和距离检测装置8用于支撑反应器并调节反应器与顶杆的对中性能并能锁紧反应器与推座的相对位置,使反应器在本发明中的位置不发生变动。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为:由顶出油缸1的柱塞杆顶出,带动顶出推板3,推动两根返程油缸10,顶出推板3前行与支撑板6接触;顶出油缸1继续顶出,顶出推板3带动支撑板6向前前行直至顶出油缸1顶出到位,即返程油缸10撤收到位。
本发明还可增加液压系统12,为顶出油缸1、返程油缸10、支撑装置9和距离检测装置8供给满足使用功能要求的液压油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航天天马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贵州航天天马机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1259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