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空调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511352.5 | 申请日: | 2011-12-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718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8 |
| 发明(设计)人: | 叶军祥;李勇;周学斌;彭锡宏;田波;李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十堰天涯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4F13/22 | 分类号: | F24F13/22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嘉宏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73 | 代理人: | 杨敏 |
| 地址: | 442013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空调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领域,涉及一种汽车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原有空调系统总成在结构设计中,为了提升空调系统的制冷量,常规选用的方法是:增大冷凝器的体积即有效散热面积或增大蒸发器的有效散热面积。
上述常规方法存在有以下缺陷:
一是由于增加了冷凝器和蒸发器的体积和面积,而导致了制造成本增加;
二是在设计中由于暖风和鼓风壳体的体积受车身驾驶室内饰的影响,不能同步进行体积增大,导致了蒸发器的结构受限而不能增大,往往导致设计上受到限制。
而现有汽车空调结构中,蒸发器排水管排出的冷凝水直接排放到驾驶室外,没能进行有效利用。该冷凝水的温度在5-10℃左右,如果能够利用该冷却水对高压侧冷媒进行二次冷却,可增加冷媒的过冷度,对空调系统的制冷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鉴于上述,有必要对现有的汽车空调系统的结构进一步完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汽车空调系统因装配空间限制了蒸发器体积而影响制冷效果的提升,提出一种能够在不增加有效散热面积的条件下即能提升制冷效果的汽车空调系统。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方案实现的:
上述的汽车空调系统,包括壳体、位于该壳体内的蒸发器和鼓风机以及与该蒸发器通过管路依次循环连接的压缩机和冷凝器;该壳体设有用于排出蒸发器冷凝水的排水管;该蒸发器和冷凝器之间通过高压进液管连接;该排水管的 排水口位于该高压进液管表面。
所述的汽车空调系统,其中:该排水口位于靠近该蒸发器的位置。
所述的汽车空调系统,其中:该排水口连接有导流环套,该导流环套间隙配合套设在该高压进液管外周。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由于将排水管排出的冷凝水流经高压进液管的外表面,对系统的高压侧冷媒进行二次冷却,增加了蒸发器入口侧冷媒的过冷度,降低了焓值,增加了焓差,提升了系统制冷量;在同等条件下可以适当的缩小冷凝器和蒸发器的空间体积,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汽车空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汽车空调系统的另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汽车空调系统,包括壳体1、蒸发器2、电机驱动的鼓风机3、压缩机4及冷凝器5,蒸发器2和鼓风机3容置于壳体1内,鼓风机3将热风送至蒸发器2冷却后送出。
壳体1设有排水管11;
蒸发器2的冷媒入口通过第一连接管21经膨胀阀6连接冷凝器5,冷媒出口经过第二连接管22连接压缩机4的进口端;蒸发器2的冷凝水通过排水管11自壳体1排出;
压缩机4的出口端通过低压排气管41连接冷凝器5;
冷凝器5的出口端通过高压进液管51连接膨胀阀6,进而连接蒸发器2;排水管11的排水口位于高压进液管51的表面、且较为靠近蒸发器2处。
排水管11排出的冷凝水流经高压进液管51的外表面,对系统的高压侧冷媒进行二次冷却,增加了蒸发器2入口侧冷媒的过冷度,降低了焓值,增加了焓差,提升了系统制冷量;在同等条件下可以适当的缩小冷凝器和蒸发器的空 间体积,降低生产成本。
在排水管11的开口端增设一导流结构,即在排水口连接有导流环套12,该导流环套12间隙配合套设在高压进液管51外周,冷凝水经导流环套12更均匀与该高压进液管51表面接触,使冷却更充分。
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举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为的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十堰天涯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十堰天涯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1135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