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轨道交通地下线路区间排水泵站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11110.6 | 申请日: | 2011-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020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9 |
发明(设计)人: | 马振海;程保青;刘学志;刘乃宗;张永利;李怀鉴;耿广晋;杨宝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F16/02 | 分类号: | E21F16/02 |
代理公司: | 天津才智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8 | 代理人: | 杨宝兰 |
地址: | 30014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轨道交通 地下 线路 区间 排水 泵站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排水泵站;特别是涉及一种适合于轨道交通地下线路区间的排水泵站。
背景技术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地下线路区间隧道一般呈“V”字型坡度,中间最低点必须设置排水泵站,以排除隧道内的积水,现有的排水方案是结合区间联络通道共同设置,集水坑设置于两线隧道之间最低点。但现有城轨工程的排水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第一是区间联络通道和泵站的施工风险大,埋深较大,工程实施困难;第二是国内大多采用冷冻暗挖法施工,费用高;第三是工期长,控制和影响工程的总工期。以上三点是城轨工程公认的实施难点,曾有多个工程因施工联络通道引发塌方事故。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满足盾构区间隧道排水要求的轨道交通地下线路区间用排水泵站。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轨道交通地下线路区间排水泵站,排水泵站设置在整体道床的中部-盾构区间最低点,包括,排水泵和扬水管;所述排水泵的排水管口与扬水管连接,排水泵本体通过固定管卡固定在集水坑的底部;所述集水坑设置在中心排水沟内,集水坑的深度为600mm。
所述排水泵包括第一排水泵和第二排水泵;所述中心排水沟沿轨道线路方向设置,中心排水沟的深度为480mm;在所述集水坑的底部和侧壁喷涂环氧树脂防水涂料。
所述中心排水沟上部设置有篦子 。
所述扬水管30的输出端依序连接有橡胶接头、闸阀和止回阀。
还包括设置在轨枕间整体道床上下分布的两层钢筋,横向钢筋间距为200mm,所述集水坑底部设置有纵向钢筋,钢筋间距为120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在盾构区间最低点安装有排水泵站,满足区间隧道的排水要求,及列车运行时对道床的强度安全要求,同时还可满足日常和消防工况下的废水排放需求;有效避免了区间联络通道施工的高风险和高投资。
附图说明
图1是排水泵站的平面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向的剖视图。
图中:
10. 第一排水泵 20. 第二排水泵 30. 扬水管
40. 集水坑 50. 中心排水沟 60. 固定管卡 70. 碳纤维混凝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轨道交通地下线路区间排水泵站,排水泵站设置在整体道床的中部-盾构区间最低点,整体道床为碳纤维混凝土70,包括,第一排水泵10、第二排水泵20和扬水管30;选用排水泵外形尺寸不能超出限界要求,水泵的最低水位尽可能低,以增加泵站有效水深,可以选用可靠性强、泵体小的泵,所述第一排水泵10和第二排水泵20的排水管口与扬水管30连接;排水泵通过固定管卡60固定在集水坑40的底部,集水坑的坑底距轨面深度为600mm,最小有效水深140mm,集水坑考虑2台水泵安装和检修空间,长度为2~6米,集水坑是为了减小中心排水沟最低存留水位高度,充分利用中心排水沟而设置;所述集水坑40设置在中心排水沟50内,中心排水沟50沿线路方向设置,中心排水沟沟底距轨顶面为480mm,只需36-54米集水坑长度既可储存泵站有效水容积,在集水坑40的底部和侧壁喷涂环氧树脂防水涂料,可防止集水坑底部渗水和积泥,在中心排水沟50的上部,设置有钢制篦子;第一排水泵10通过扬水管30的输出端依序连接有橡胶接头31、闸阀32、止回阀33,第二排水泵20通过扬水管30的输出端依序连接有橡胶接头31、闸阀32、止回阀33和异径管34,第一排水泵10和第二排水泵20排出的废水汇集至主扬水管后排至车站废水泵站。
本实用新型在轨枕间整体道床上分布有两层钢筋,即,上层钢筋和下层钢筋,上、下两层的钢筋分别设置有横向钢筋和纵向钢筋,横向钢筋及纵向钢筋进行加密设置,横向钢筋间距为200mm;上层横向钢筋82放在上层纵向钢筋81的上面,下层横向钢筋83放在下层纵向钢筋84的下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1111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侧向进气轴向排气TRT
- 下一篇:掘进机铲板的收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