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漏感改良结构的绕线架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09682.0 | 申请日: | 2011-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632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1 |
发明(设计)人: | 张君毅;陈其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耀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41/06 | 分类号: | H01F4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良 结构 绕线架 | ||
技术领域
一种绕线架,特别是指一种可降低磁漏感的绕线架。
背景技术
变压器为各式电器设备中经常使用的电子零件。于传统的变压器中,其主要包含铁心组、绕线基座、初级绕线与次级绕线。其中,初级绕线及次级绕线完全重叠地上下叠绕于绕线基座的绕线部中,且以绝缘胶带作绝缘分离。铁心组通常由第一铁心部件所组成,第一铁心部件的轴心,设于绕线基座的中空通道内,使铁心组与初级绕线及次级绕线产生电磁耦合感应,由此达到电压转换的目的(如图1所示)。
一般而言,变压器磁漏感的控制,对电源转换器十分重要,因为它将影响到电源转换器的电力转换效率,为提升电源转换器的电力转换效率,相关技术已致力于增加变压器绕线的耦合率,降低磁漏感,进而减少电压转换的能量损失。然而,目前所使用的变压器,其磁漏感率仍偏高,因此有进一步改良的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旨在提供一种漏感改良结构的绕线架,其可有效降低磁漏感率,以提升电源转换效率。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漏感改良结构的绕线架,包括绕线基座及至少一个绝缘层。绕线基座具有中空轴心,该绕线基座上形成至少一隔板,该至少一隔板将该中空轴心分隔出多个绕线部,该多个绕线部包括第一绕线部及第二绕线部。第一绕线部绕设至少一初级绕线及至少一次级绕线,各该初级绕线及各该次级绕线,以该中空轴心处由近至远算起,依序呈初级绕线-次级绕线的排列变化,而使各该初级绕线被相邻的各该次级绕线所包覆。第二绕线部绕设至少一次级绕线及至少一初级绕线,各该次级绕线及各该初级绕线,以该中空轴心处由近至远算起,依序呈初级绕线-次级绕线的排列变化,而使各该初级绕线被相邻的该等次级绕线所包覆。其中该第一绕线部的各该初级绕线分别对应该第二绕线部的各该初级绕线;该第一绕线部的各该次级绕线分别对应该第二绕线部的各该次级绕线。
至少一个绝缘层,分别设置于相邻的各该初级绕线及各该次级绕线之间。由于相邻的初级绕线包覆次级绕线,以及,次级绕线包覆初级绕线,而可降低磁漏感率,提升效能。
附图说明
图1是习知技术绕线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漏感改良结构的绕线架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3a是本实用新型漏感改良结构的绕线架第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3b是本实用新型漏感改良结构的绕线架第二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4a是本实用新型漏感改良结构的绕线架第三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4b是本实用新型漏感改良结构的绕线架第四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5a是本实用新型漏感改良结构的绕线架第五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5b是本实用新型漏感改良结构的绕线架第六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漏感改良结构的绕线架第七实施例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1-漏感改良结构的绕线架;11-绕线基座;111-挡墙;112-中空轴心;1120-绕线部;1121-第一绕线部;1122-第二绕线部;113-接脚;114-隔板;12-初级绕线;13-次级绕线;14-绝缘层;2-漏感改良结构的绕线架;21-绕线基座;211-挡墙;212-中空轴心;2120-绕线部;2121-第一绕线部;2122-第二绕线部;2123-第三绕线部;2124-第四绕线部;213-接脚;214-隔板;22-初级绕线;23-次级绕线;24-绝缘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贵审查委员能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谨结合附图进行下列说明,敬请参阅。
请参照图2、图3a及图3b,是本实用新型漏感改良结构的绕线架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剖视图及第二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中,漏感改良结构的绕线架1包括绕线基座11及至少一个绝缘层14。
绕线基座11具有挡墙111、连接各挡墙111的中空轴心112、多个接脚113及至少一隔板114。该等接脚113由其中的挡墙111向外沿伸,以供连接电路板(图未示)。
该绕线基座11上形成至少一隔板114,该隔板114由该中空轴心112的外侧壁向外沿伸形成,该至少一隔板114将中空轴心112分隔出多个绕线部1120,该多个绕线部1120包括第一绕线部1121及第二绕线部1122。
第一绕线部1121绕设至少一初级绕线12及至少一次级绕线13,初级绕线12及次级绕线13相互交错叠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耀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耀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0968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子设备
- 下一篇:具有触控笔的电子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