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湿法真空吸滤成型的改良脱模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09667.6 | 申请日: | 2011-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594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1 |
发明(设计)人: | 张朝礼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伊索热能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21J5/00 | 分类号: | D21J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4 | 代理人: | 孙景宜 |
地址: | 201708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湿法 真空 成型 改良 脱模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领域,特别涉及到一种适用于湿法真空吸滤成型的改良脱模装置。
背景技术
湿法真空吸虑制品目前可以生产制作很多的工业产品,尤其是纸制品或者类似纸制品。本专利涉及的陶瓷纤维板、陶瓷纤维毡、陶瓷纤维纸及陶瓷纤维密封衬垫都是采用真空吸虑成型进行生产制造。
这些产品的质量除和制造产品本身使用的原材料有关外,与产品在生产制造过程中的工艺方法也有很大关系。目前市场上此类产品存在的质量问题反馈较多的是产品的耐温等级、高温线收缩、抗拉强度、抗压强度、产品外形的完整性等,除耐温等级、高温线收缩和产品本身制造过程中使用的原材料有关外,抗拉强度、抗压强度及产品外形的完整性和制造工艺有很大关系,通过不断试验和分析,上述缺陷与湿法真空吸滤成型中的脱模工艺有很大的关系。
湿法真空吸虑成型中重要的两个步骤是真空吸滤脱水和湿坯脱模。湿法真空吸滤脱水一般是采用具有一定容积的腔体做容器,腔体的上表面为具有很多小孔的钢板或者是覆盖有金属或聚酯网的冲孔板,下部连接排水管,排水管和汽水分离器及真空泵相连接。当浆液注入腔体上表面后,通过真空泵制造负压,将湿坯中的水分吸虑除去。在真空吸虑的同时,为保证吸附的真空压力及后续脱模的易操作性,成型机的上模压在湿坯上表面,当真空吸虑完成后,下模的负压关闭,上模的负压开启,湿坯被吸附到上模表面,而后经过机械的上下或左右移动,将湿坯移动到合适的位置,进而脱掉上模,将湿坯进行后续的工艺操作。
由于在生产过程中粘结剂的存在,粘结剂很容易使湿坯粘附在上下模具上,造成湿坯不易脱模,尤其是在高温环境下,比如夏季作业或烘房开启后,这种现象更加明显。为使湿坯脱离模具,通常会施加一定的外力来强制脱模,但外力施加的方式通常是接触湿坯的一点或者一部分,很难实现全尺寸的均匀外力施加,这就容易造成湿坯产生撕裂或撕断的现象,造成后续成品的抗拉、抗压强度的降低及产品外形的完整性。
目前市场上也有使用某种油性试剂,通过喷涂在模具表面,可以降低湿坯粘结模具的现象,但油性试剂会渗透到产品上,对后续产品在使用及高温处理过程中造成不良,如产品烧失量增大,气味挥发严重等。
综上所述,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特别需要一种适用于湿法真空吸滤成型的改良脱模装置,以解决以上提到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湿法真空吸滤成型的改良脱模装置,在真空吸滤成型的上下模具中,各增加一个反向吹气装置,将反向吹入的压缩空气经过模具表面上的小孔、金属或聚酯网均匀地施加给湿坯,可以有效解决脱模过程中的困难,保证湿坯的完整性。本专利适用于所有湿法真空吸虑成型中的脱模工艺,尤其适用于无机陶瓷纤维制品的湿法真空吸虑成型中的脱模工艺。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适用于湿法真空吸滤成型的改良脱模装置,包括上模和下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的下表面和下模的上表面设置有若干冲孔,并分别安装有吸气管和吹气管,吸气管的一端连接有汽水分离器和真空泵,吹气管连接有压缩空气泵。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吸气管和吹气管贯穿于上模和下模,吸气管的直径为50-80毫米,吹气管的直径为20-50毫米。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冲孔的孔径为8-10毫米,冲孔的孔间距为10-15毫米。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模的下表面和下模的上表面还设置有金属网或聚酯网,所述金属网或聚酯网的目数为20-100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既能保证脱模工艺的完成,又可以保证湿坯的完整性,有效解决上述粘模造成的不良后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湿法真空吸滤成型的改良脱模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湿法真空吸滤成型的改良脱模装置,包括上模3和下模5,所述上模3的下表面和下模5的上表面设置有若干冲孔8,并分别安装有吸气管(2或6)和吹气管(1、7),吸气管(2、6)的一端连接有汽水分离器和真空泵,吹气管(1、7)连接有压缩空气泵。
所述吸气管(2、6)和吹气管(1、7)贯穿于上模3和下模5,吸气管(2、6)的直径为50-80毫米,吹气管(1、7)的直径为20-50毫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伊索热能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伊索热能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0966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