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铅锭碾压制粒机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08486.1 | 申请日: | 2011-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476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26 |
发明(设计)人: | 孟庆黎 | 申请(专利权)人: | 孟庆黎 |
主分类号: | B22F9/04 | 分类号: | B22F9/04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蚌埠博源专利商标事务所 34113 | 代理人: | 杨晋弘 |
地址: | 233000 安徽省蚌埠***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碾压 制粒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对软金属在冷态下切割成片状的机械设备,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铅酸蓄电池行业的铅锭造粒设备中的铅锭碾压制粒机。
背景技术
目前在铅酸蓄电池制造行业中,生产铅粉的铅粉机需要用50g左右的铅粒作原料。传统做法是将铅锭(每锭重45kg)用熔铅锅熔化后分隔成铅粒,这样不仅浪费大量能源、损耗铅材还严重污染环境。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现在出现一种将铅锭在冷态下直接分割成铅片、由铅片制造铅粒的新工艺。 该工艺中将铅锭在冷态下分割成铅片后,使用的铅片对辊制粒机。它存在的问题是铅片切片装置、铅片对辊制粒装置结构复杂,特别是铅片对辊需要在辊子上制造连续均布的矩形凹槽,是的加工非常困难,成本较高;另外由于切片与对辊制粒加工模式,是的铅锭制粒整体效率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现有的铅锭制粒装置存在的结构复杂、铅锭制粒整体效率低下缺点,提供一种新型铅锭碾压制粒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铅锭碾压制粒机,铅锭碾压制粒机,包括机架及工作台,其特征在于:在机架上间隔一定距离、依次设有两个对辊配合的碾压辊、两个对辊配合的纵切辊和和铅条切粒装置,每个纵切辊表面沿轴向均布一组环绕纵切辊圆周的纵向切刃。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可以有以下进一步的方案:
所述的铅条切粒装置是设置在纵切辊后的两个对辊配合的横切辊,每个横切辊表面沿圆周均布一组轴向的横向切刃;
所述的设置在纵切辊后的铅条切粒装置,包括设置在机架上液压缸,液压缸活塞缸上连接一个滑块,滑块与设置在机架上的导轨滑动配合,滑块上连接一个垂直移动的横向切刀;
一对纵切辊上的纵向切刃在对辊配合时,其上的纵向切刃对应咬合;
一对横切辊上的纵向切刃在对辊配合时,其上的横向切刃对应咬合;
所述一对对辊配合的碾压辊的具有一定碾压间隙,并且该碾压间隙可以通过机械调节装置调节,所述机械调节装置可以采用机械设备领域内常用的螺杆螺母滑块机构来实现。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实用新型抛弃了传统的将铅锭切片后对辊挤压制粒的工艺,采用了先碾压、后碾压分条、再横切制粒的先进工艺及设备,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制粒效率高、材料利用率高、使用寿命长、制造成本低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图1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铅锭碾压制粒机,包括机架12及工作台1,在机架12上最左侧设有两个对辊配合的碾压辊3,碾压辊3右侧间隔一定距离依次设有两个对辊配合的纵切辊4和两个对辊配合的横切辊6。每个纵切辊4表面沿轴向均布一组环绕圆周的纵向切刃5,每个横切辊6表面沿圆周均布一组与轴向平行的横向切刃7。
所述的一对纵切辊4上的纵向切刃5在对辊配合时,其上的纵向切刃对应咬合;所述的一对横切辊6上的纵向切刃7在对辊配合时,其上的横向切刃对应咬合;
所述一对对辊配合的碾压辊3的具有一定碾压间隙,并且该碾压间隙可以通过机械调节装置调节。
由图2可以看出,碾压辊3一端设有大齿轮9,它与设置在纵切辊4端部的小齿轮10啮合,小齿轮10与横切辊6端部的小齿轮11啮合,以保持铅锭2经过碾压后协调前进。
实施例二: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铅锭碾压制粒机,其基本结构与图、图2相同,不同之处是所述的设置在纵切辊4后的铅条切粒装置,包括设置在机架12上液压缸15,液压缸活塞缸上连接一个滑块14,滑块14与设置在机架12上的导轨16滑动配合,滑块14上连接一个垂直移动的横向切刀13。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
铅锭2从工作台1的左端进入具有一定间隙的对辊配合的碾压辊3之间,经过碾压后铅锭变薄变宽后,进入两个对辊配合的纵切辊4,纵切辊4有两个作用,一是通过纵切辊4上纵向切刃5的槽底5a,将铅锭进一步碾压变薄,二是同时纵向切刃5将变薄的铅锭分切成条状。分切成条状的铅锭向右经过对辊配合的横切辊6,其上的横向切刃7将条状铅锭切割成粒状铅粒8。
或者,分切成条状的铅锭向右经过如图3所示的切刀13,将将条状铅锭切割成粒状铅粒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孟庆黎,未经孟庆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0848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单主轴双向切削数控车床
- 下一篇:水溶液染料生产的自动送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