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涡流缓速器控制器的保护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07491.0 | 申请日: | 2011-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649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8 |
发明(设计)人: | 谢永进;梁爽 | 申请(专利权)人: | 凯迈(洛阳)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H9/00 | 分类号: | H02H9/00;H02H3/08 |
代理公司: | 郑州中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1110 | 代理人: | 郭中民 |
地址: | 471003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涡流 缓速器 控制器 保护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电涡流缓速器技术领域,主要涉及的是一种电涡流缓速器控制器的保护电路。
背景技术
电涡流缓速器是一种车辆辅助制动系统,安装于车辆传动系统中,用于车辆辅助制动。电涡流缓速器的使用可显著提高车辆运营的安全性、舒适性,降低车辆制动系统及轮胎的维修、更换成本,减轻车辆制动时的噪音及粉尘污染。
电涡流缓速器的控制器是电涡流缓速器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分析和处理传感器采集到的各种信号,并输出一定的指令信号使缓速器动作。目前电涡流缓速器控制器的控制开关方式主要有两种:1、继电器开关控制,这种方式在使用达到一定次数后,触点易烧蚀,寿命较短;2、大功率模块开关控制,这种方式无触点,寿命长,但是易出现模块被反向电动势击穿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电涡流缓速器大功率模块控制器的保护电路,能够降低电涡流缓速器控制器在正常工作时损坏的几率,使电涡流缓速器控制器在应用上更稳定、寿命更长,成本低降低,改善目前市场上大功率模块控制的电涡流缓速器控制器经常损坏的状况。
本实用新型专利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涡流缓速器控制器的保护电路主要由大功率MOSFET管、瞬态抑制二极管、肖特基二极管、电容器、电压比较器、电阻器组成,刹车信号经过电压比较器处理之后控制大功率MOSFET管的 动作,瞬态抑制二极管、肖特基二极管、电容器用于吸收线圈工作后的反向电动势,电阻器连接于MOSFET管的两端,控制短路保护启动。
本实用新型为防止反向电动势击穿大功率模块和防止短路而设计的保护电路,实现对电涡流缓速器控制器的控制和保护。可以使电涡流缓速器控制器在应用上更稳定、寿命更长,成本降低,改善目前市场上大功率模块控制的电涡流缓速器控制器经常损坏的状况。
附图说明
图1是电涡流缓速器控制器的保护电路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1中:VT1为MOSFET管(FDP5800);C1为吸收电容;VD3为肖特基二极管;VD1为瞬态抑制二极管(大功率);N1电压比较器;VIN为汽车提供的直流电源;TL1,TL2为光耦;+DRV为MOSFET管工作的驱动电压;IN与TRG为刹车信号。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给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描述如下: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工作原理示意图,主要由大功率瞬态抑制二极管VD1、肖特基二极管VD3、电容器C1、电压比较器N1、电阻器组成,刹车信号经过电压比较器处理之后控制大功率MOSFET管的动作,瞬态抑制二极管、肖特基二极管、电容器、用于吸收线圈工作后的反向电动势,电阻器连接于MOSFET管、的两端,控制短路保护启动。在普通工作状态下,信号IN与TRG处于低电平状态,整个电路处于关闭状态。当汽车需要缓速器工作时,信号IN1与TRG1被置高,光耦TL1和TL2导通,TL1第4管脚输出低电平,+DRV施加在电压比较器N1的第8管脚上,同时被R2,R3分压,在电压比较器N1的第3管脚处形成基准电压;TL2第4管脚输出低电平,电压比较器N1工作,第1 管脚输出高电平触发MOSFET管VT1,缓速器线圈开始工作。当缓速器线圈停止工作时,运行时积累的电动势反向倒灌回控制器,此时,瞬态抑制二极管VD1迅速反应,吸收大部分能量,再加上电容和肖特基二极管的吸收,能够传递到MOSFET管VT1的反向电动势已经很少了,不会对系统造成影响。
由于电涡流缓速器安装在汽车内部,运行环境恶劣,接线复杂,难免会出现输入电压VIN和输出电压OUT短路的情况,在没有保护的情况下,电压直接加在了MOSFET管(VT1)两端,MOSFET管易被烧毁。为此,本实用新型中设计的电容器C1、电压比较器N1,在出现短路的情况时,电阻R1回路上电压增高,电压比较器N1的第2管脚被置高,N1停止工作,MOSFET管(VT1)同时关闭,避免了短路对电路造成的损坏。
综上,在整个缓速器控制器工作的过程中,该保护电路能保证缓速器控制器长期正常的工作,并能避免短路引起的损坏,延长缓速器控制器的寿命,从而保证大型汽车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凯迈(洛阳)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凯迈(洛阳)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0749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数控冲孔、切割复合加工机
- 下一篇:一种三值低功耗多米诺JKL触发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