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厨余垃圾干化处理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507098.1 | 申请日: | 2011-12-0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617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1 |
| 发明(设计)人: | 宋广丞;李翌佳;严劲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控江中学附属民办学校 |
| 主分类号: | F26B5/14 | 分类号: | F26B5/14 |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 31219 | 代理人: | 钱春新 |
| 地址: | 20008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垃圾 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厨余垃圾处理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厨余垃圾干化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及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人类每天产生的垃圾量也是与日俱增。虽然目前都提倡垃圾科学合理分类,以提高垃圾回收效率以及再生能源利用,但是对于一些日常厨余垃圾的处理实际上还是比较粗放的。在马路上到处可见滴着脏水的垃圾车招摇过市,造成了不必要的二次污染。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厨余垃圾干化处理的装置,以对今后环境保护的发展有所帮助。
目前,为了达到垃圾干化的最终效果,有以下几种方式:(1)压榨,(2)烘干,(3)离心甩干,(4)真空吸干。这几种方式各有利弊:
(1)压榨:普通的压榨是最经济实惠的,干化垃圾与污水物理分离,产生二次污染较少;
(2)烘干:需要大功率的烘干设备,能耗高,不节能环保;
(3)离心甩干:需要大功率高速电机以及甩干筒,制造复杂,能耗较高,容易产生噪音污染;
(4)真空吸干:需要大功率高速电机以及真空泵,能耗较高,容易产生噪音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厨余垃圾干化处理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厨余垃圾干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横向放置的筒体,所述筒体的左右两端各设有一活塞;所述筒体上靠近其一端的顶部设有垃圾投入口,靠近其另一端的底部设有干化垃圾出口;所述垃圾投入口和干化垃圾出口之间的筒体底部设有至少一个出水孔。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完善和补充,本实用新型进一步采取如下技术措施或是这些技术措施的任意组合:
较佳的,所述活塞的边缘设有密封圈,以提高筒体与活塞之间的密封性。
较佳的,所述活塞的外侧设有齿轮条杆。
较佳的,所述齿轮条杆与减速电机连接。
较佳的,所述筒体的底部设有轮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工业制造方便,成本低;(2)垃圾经干化后,可以大幅缩小体积,提高单车回收垃圾效率;(3)垃圾干化处理后污水可回收,减少二次污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型新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厨余垃圾干化处理装置,包括一横向放置的筒体1,筒体1的左右两端各设有一活塞2;筒体1上靠近其一端的顶部设有垃圾投入口3,靠近其另一端的底部设有干化垃圾出口4;垃圾投入口3和干化垃圾出口4之间的筒体底部设有至少一个出水孔5。
进一步的,活塞2的边缘设有密封圈6,以提高筒体与活塞之间的密封性。
进一步的,活塞2的外侧设有齿轮条杆7,齿轮条杆7与减速电机(图中未画出)连接。通过减速电机8来带动齿轮条杆7,从驱动活塞2运动。
进一步的,筒体1的底部设有轮子(图中未画出)。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上述装置利用两个活塞相向运动,达到挤压垃圾的目的。其使用过程如下:将厨余垃圾由垃圾投入口3投入筒体1中后,启动减速电机使两个活塞相向运动。在两个活塞分别经过垃圾投入口3与干化垃圾出口4后,在筒体1的中央段形成一个相对真空的状态,两个活塞继续向中央挤压,筒体中的垃圾在压力的挤压下逐渐脱水,并且脱出的水由出水孔排出。当垃圾中的水分被挤干后,靠近干化垃圾出口4的活塞优先退出,另活塞继续前进,最终将干化后的垃圾推送到干化垃圾出口,垃圾利用自身重力,自然排出筒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控江中学附属民办学校,未经上海控江中学附属民办学校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0709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