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流化床反应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506378.0 | 申请日: | 2011-12-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769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15 |
| 发明(设计)人: | 毕继诚;崔鑫;李克忠;孙志强;毛燕东;祖静茹;康守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J8/24 | 分类号: | B01J8/24 |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孙纪泉 |
| 地址: | 065001 河北省廊坊市***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流化床 反应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流化床反应器,尤其是,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处理煤及/或生物质的流化床反应器。
背景技术
煤炭是我国储量最多的化石燃料,同时虽然近年来在能源消耗所占的比重有所下降,但煤炭的消耗量仍处于极为巨大的水平。由于煤炭的直接燃烧对环境产生较大的污染,因此转化煤炭一直是能源产业界非常重视的方面。
同样,作为能源结构调整战略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生物质气化技术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开发高效的煤及/或生物质气化反应器,然后经过后续合成反应器转化为液态烃类、醇类和醚类等燃料,既可以缓解对国际原油市场的依赖,也可以减少国内煤炭资源的消耗。
流化床反应器因为其气固混合充分和传递效率高等优势而广泛应用于煤和生物质气化领域。图1示出公开号为CN1974733的一种现有技术的流化床反应器。其中包括射流流化床1、中心射流管2、分离柱6、圆锥形分布气室5、预分布室8、平面分布板7和锥形分布板4组成。该现有技术提供了由水平管9和竖直管10构成的边壁射流管3,并且竖直管10的管口与中心射流管2的管口在同一水平面上。
虽然上述文献中的设计相对于例如专利号为ZL03262731.9公开的单射流流化床能提供更高的气固接触效率,但是对于床层较高的射流流化床,上述设计仍有需要改进之处。
具体地说,在床层较高的射流流化床中,固体颗粒返混湍动程度较缓。多达例如七个射流(如该文献图2所示,六个边壁射流3和一个中心射流2)分布在同一水平面上形成的局部高温难以快速传递至全床,也较容易结渣。
此外,该文献中的中心射流管2穿过通常设置在床体下部的排渣管(该 文献未明确记载排渣管的位置,从其图示上其采用是常规的将排渣管设置于床体1底部的设计),这进一步造成了排渣方面的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流化床反应器,其消除或者至少减轻现有技术流化床反应器的至少一个缺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流化床反应器,包括:
圆筒形内腔;
设置在所述内腔的下部中的锥形分布板,用于提供气化剂;
排渣管,设置在所述锥形分布板下方,用于将反应后的灰渣从流化床反应器排出;
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化床反应器还包括:
由至少一个射流管组成的用于提供含氧的混合气体的第一射流管组,所述第一射流管组的射流管在与内腔长度方向垂直的第一平面内,所述第一射流管组设置在所述分布板的上方;
由至少一个射流管组成的用于提供含氧的混合气体的第二射流管组,所述第二射流管组的射流管在与内腔长度方向垂直的第二平面内,所述第二平面位于第一平面的上方。
通过利用在不同平面上的两个射流管组,本实用新型的流化床反应器的进氧在沿着床体轴线的方向上得到分散,有效地减轻了局部温度过高的情况,因此降低了结渣的几率。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一种现有技术的流化床反应器。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流化床反应器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流化床反应器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2,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流化床反应器的第一实施例。
如图2所示,流化床反应器100包括:圆筒形内腔120;设置在所述内 腔的下部中的锥形分布板140,用于提供气化剂;所述气化剂通常为水蒸汽、空气、O2、N2、CO、H2等单一或混合的气体;排渣管130,设置在所述锥形分布板140下方,用于将反应后的灰渣从流化床反应器中排出;其中,所述反应器100还包括:由至少一个射流管115组成的用于提供含氧的混合气体的第一射流管组110,所述第一射流管组的射流管115在与内腔长度方向垂直的第一平面P1内,所述第一射流管组110设置在所述分布板140的上方;由至少一个射流管175组成的用于提供含氧的混合气体的第二射流管组170,所述第二射流管组170的多个射流管175在与内腔长度方向垂直的第二平面P2内,所述第二平面P2位于第一平面P1的上方。
由此,通过在床体的中心纵向轴线方向上设置两层射流管组,床体中的氧气浓度能够被纵向分散,从而减轻局部温度过高的情况以及随之而拉的减轻结渣的现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0637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级单吸高扬程离心泵中的后段结构
- 下一篇:用于液压泵或液压马达的底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