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照明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06356.4 | 申请日: | 2011-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322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14 |
发明(设计)人: | 大野恭男;藤井香;西尾昌久 | 申请(专利权)人: | 美蓓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21S2/00 | 分类号: | F21S2/00;F21V19/00;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舒艳君;陈桂兰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照明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室内照明等一般照明用光源,通常采用白炽灯、荧光灯,但随着如今的蓝色发光二极管(LED)的高性能化,对于吸顶灯、筒灯等光源也采用LED(参照专利文献1、2)。
作为一个例子,图6、图7所示的照明装置20设置于室内的顶部,其具有:圆环状的导光板22,该导光板22具有圆形的内周端面22a和圆形的外周端面22b;以及多个点状光源24,并且多个点状光源24沿着导光板22的内周端面22a配置。此处,导光板22是将例如聚碳酸酯树脂等透明树脂材料成形为一定的厚度而形成的。在导光板22的上表面(顶面16侧的表面)22c上形成有作为变更在导光板22内传输的光的光路的单元的例如点图案(未图示)。另外,虽然在图6(a)中、点状光源24被图示为圆环带状,但这是为了方便而省略地示出了多个LED排列为圆周状的情况。
另外,如图7所示,在导光板22的上表面22c上配置有反射板26,并且下表面(地面侧的表面)22d成为在射入导光板22的入射光L在导光板22内传播的过程中、射出大部分入射光L的主面。进而,通过在该下表面22d上配置扩散板28,相对于与主面22d正交的方向具有一定的角度宽度地射出的光L因扩散板28的光扩散效果而向更宽广的范围扩散。另外,反射板26以及扩散板28均形成为覆盖导光板22以及点状光源24的圆环状。而且,反射板26通常是由白色薄膜、银蒸镀薄膜等所形成的扩散反射或正反射部件。另一方面,扩散板28可以是具有将从下表面22d射出的光L进行扩散的功能的部件,也可以适当地置换为棱镜片。
另外,也存在多个点状光源24沿着导光板22的外周端面22b配置的照明装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21717号公报
专利文献2:WO2007/023891
然而,将LED用作光源的照明装置还存在改善LED的发光效率的余地,为了实现与现有的荧光灯等的光源相同的特性(亮度),必须使用多个点状光源。实际上,在上述现有技术中,多个点状光源24具有沿着导光板22的内周端面22a或外周端面22b配置的结构。但是,因LED的尺寸以及设置间隔,可安装的数量由内周端面22a或者外周端面22b的长度决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实现使用点状光源的照明装置的亮度的进一步提高。
以下的实用新型的方式例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并且为了容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多种结构、分项地进行说明。每一项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即使是参考用于实施实用新型的最优的方式来置换、删除每一项的构成要素的一部分或进一步添加其他的构成要素后的构成也能够包含于本申请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
(1)一种照明装置,该照明装置具备多个光源单元,该光源单元在导光板的侧面配置有多个点状光源、并且从上述点状光源向上述导光板射入的光从上述导光板的主面射出,上述多个光源单元由基础框架定位。
在本项所记载的照明装置中,由基础框架定位的多个光源单元分别具有在导光板的侧面配置有多个点状光源的结构,由此可将点状光源设置于各光源单元的导光板的侧面。进而,通过具备多个这样的光源单元,照明装置整体的点状光源的数量增加。
另外,相对于照明装置整体、将各光源单元的导光板的形状单片化从而小型化,由此导光板的成形也变得容易。而且,通过适当地将与光源单元一起使用的反射板等光学部件也同导光板一样地单片化,在采用从大的片材切出需要的形状的通常的方法的情况下,能有效地利用每张片材,从而防止成品率低下。此外,通过仅更换产生了故障的光源单元就能够恢复期望的亮度。
(2)在上述(1)项的基础上的照明装置中,上述多个光源单元以上述基础框架的基准点为中心放射状配置(技术方案1)。
在本项所记载的照明装置中,光源单元以基础框架的基准点为中心放射状定位,由此光的照射范围以基础框架的基准点为中心放射状地扩大。
(3)在上述(2)项的基础上的照明装置中,上述光源单元的导光板的、位于放射方向前方的侧边相对于靠近上述基础框架的基准点的侧边形成为宽幅(技术方案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美蓓亚株式会社,未经美蓓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0635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汽油机调速齿轮总成结构
- 下一篇:一种新型活塞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