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太阳能高效泵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04861.5 | 申请日: | 2011-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022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9 |
发明(设计)人: | 张永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永明 |
主分类号: | F04B35/04 | 分类号: | F04B3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智英财专利代理事务所 11301 | 代理人: | 刘祖芬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太阳能 高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气泵,涉及一种能借太阳能发电的技术,特别是具有切换的功能太阳能高效泵。
背景技术
空气泵已充分应用于日常生活中,例如钓鱼人士于野外钓鱼时,普遍会在水桶中摆置一个外出干电池型的空气泵,其利用干电池的电能提供予空气泵,以便于水桶内产生气泡,以便提高水中含氧量,避免水桶中的鱼虾因缺氧而死亡。现有该种干电池型的空气泵,电力完全仰赖干电池,若干电池的电力耗尽,该空气泵就无法运作,将导致水桶中的鱼虾因缺氧而死亡。
创作人认为,应提供一种改善方案,能有效解决现有空气泵因干电池电力容易耗尽、造成鱼虾因缺氧而死亡的问题,创作人遂特以研创成本实用新型,期能借本实用新型的提出,以改进现有缺点,期使空气泵于外出使用时,能延长使用时间,以提升空气泵的使用效能,使其功能得以臻致完善、理想与实用。
实用新型内容
为有效解决现有空气泵因干电池电力容易耗尽、造成鱼虾因缺氧而死亡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太阳能高效泵,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案,该空气泵能以太阳能作为运作与充电的电力来源,如此,能解决干电池电力容易耗尽的问题,获致延长户外使用空气泵的时间,以达到避免鱼虾因缺氧而死亡的目的。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太阳能高效泵,主要包括一个能将光能转换成电能的太阳能板与一个泵装置,二者之间设有电源线;其中:该泵装置,配置有一个蓄电单元与一个打气泵;该太阳能板先连接至蓄电单元,经设置有一个第一开关后,再连接至打气泵;并且,该太阳能板另并联设置有一个第二开关后,再连接至打气泵。
较佳的,其中该太阳能板,可将光能转换成电能,该太阳能板经与泵装置电连接后,即能就该泵装置提供电能或进行充电。
较佳的,该太阳能板与泵装置间,连设有电源线。
较佳的,该泵装置中,配置有一蓄电单元,该蓄电单元为一充电式电池。
较佳的,该泵装置中,配置有一打气泵。
较佳的,该太阳能板与打气泵间,经先连接至该蓄电单元,经设置有一第一开关后,再连接至打气泵。
较佳的,该太阳能板与打气泵,另经设置有一第二开关后,再连接至打气泵。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太阳能高效泵,该空气泵能以太阳能作为运作与充电的电力来源,如此,能解决干电池电力容易耗尽的问题,使空气泵于外出使用时,能延长使用时间,以提升空气泵的使用效能,从而避免鱼虾因缺氧而死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配置方块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泵装置以太阳能板的电力运作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泵装置停止运作但蓄电单元仍在充电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泵装置利用蓄电单元运作且仍在充电的示意图。
其中:
1------太阳能板 2------泵装置 21-----蓄电单元
22-----第一开关 23-----第二开关 24-----打气泵
25-----电源指示灯 26-----电源指示灯 3------电源线。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新型的详细特征与较佳实施例,此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其内容足以使任何熟习相关技艺者了解本新型的技术内容并据以实施,且根据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及附图,任何熟习相关技艺者可轻易地理解前述的目的及优点。
本新型以下列举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新型的目的与较佳的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新型的范围。
首请参阅图1与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太阳能高效泵,主要包括有一太阳能板1与一泵装置2,其间设有一电源线3;
其中:
该太阳能板1,可将光能转换成电能,该太阳能板1经与泵装置2电连接后,即能就该提供电能或进行充电;
该泵装置2,配置有一蓄电单元21,该蓄电单元21为一充电式电池;另包括有一打气泵24;
该太阳能板1先连接至蓄电单元21,经设置有一第一开关22后,再连接至打气泵24;更且,该太阳能板1,另并联设置有一第二开关23后,再连接至打气泵2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永明,未经张永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0486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