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上翻式小型环道泥鳅卵粒孵化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503536.7 | 申请日: | 2011-11-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068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05 |
| 发明(设计)人: | 董德孝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天门四海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31700 湖北省天门市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上翻式 小型 环道 泥鳅 孵化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产养殖技术中泥鳅卵粒孵化装置。
背景技术 泥鳅受精卵的孵化在人工繁殖泥鳅的过程中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它直接关系到人工养殖泥鳅的成败。目前,一般人工繁殖泥鳅采用人工泥鳅受精卵技术进行人工受精和孵化。常用的有静水孵化和流水孵化两种方式。孵化设备一般采用孵化池、孵化网箱、孵化缸、孵化桶、孵化环道等。静水孵化,即把粘有受精卵的鱼巢放入孵化池、孵化网箱等不流动的水域内孵化。流水孵化,即用流动水或微流动水孵化,把受精卵放在具有流动水或微流动水的孵化缸、孵化箱或孵化环道中进行孵化。流动水或微流动水孵化有以下几种方法:附巢流水孵化:受精卵附在鱼巢上,放入孵化设施中进行微流水孵化,其水流速度以不冲落附在巢上的卵为宜。去巢流水孵化:受精卵脱黏或不脱黏,掌握好流速放入孵化环道、孵化缸等孵化设施中孵化。但是,由于泥鳅受精卵在孵化缸、孵化桶及孵化环道的流水中,因流速不好调控,而且孵化时间较长,费工耗时,往往孵化效果不理想;也由于在孵化池、孵化网箱和产卵池的静水孵化中,往往因没有新鲜水体流入,而整个孵化的时间均在这个水体,水质容易变坏或缺氧,导致孵化率低,而且现有孵化环道设施庞大,造价较高,不适于广泛推广和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在人工繁殖的过程中泥鳅受精卵孵化设施出现的某些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上翻式小型环道泥鳅卵粒孵化器。该装置不仅能大幅度降低泥鳅在孵化过程中的死亡率,而且设备精巧,使用方便,能大幅降低养殖成本。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由供水池将处理好的孵化用水通过进水主管经进水支管分和出水管从鸭嘴形出水口流出到各个小型圆形孵化容器,形成旋转式水流,在孵化盆中缓慢旋转流动,使水顺时针方向旋转。在圆形孵化容器中间留有溢水管,溢水管的溢水口上方一周高于盆底3cm以上的铁片支撑罩上钻小孔若干,用100目纱网制成尼龙网纱罩套住铁片支撑罩以防圆形孵化容器里水溢出时受精卵随水流出,进入沉淀池净化。孵化用水通过沉淀池净化,用生石灰和漂白粉调节酸碱度,PH值保持在在7.9-8.1之间,进行循环使用。偏碱性水质有利于泥鳅水花体表分泌黏液保护幼体而不被其它微生物侵害,也减低在游动中与硬物产生的摩擦而受伤。孵化水在经过处理时,如果在室外气温低于18℃时,由于是水霉病高发期,所以,首先将孵化车间门窗密封,室温调节至25℃左右,然后将沉淀池用水经活性炭过滤抽到孵化车间供水池,用生石灰或漂白粉调节水体PH值到8.0放置12小时备用,同时在孵化间以每5平方米安装一组紫外线灯管杀菌,孵化用水实行内循环,禁止外界未经处理的水流入车间,这样就可以在不用任何药物的情况下安全有效的进行孵化。孵化水经处理后即可循环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上翻式小型环道泥鳅卵粒孵化器中可以在提高水体含氧量的同时,保持水质清洁,提供泥鳅受精卵孵化的最佳条件,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上翻式小型环道泥鳅卵粒孵化器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图2是上翻式小型环道泥鳅卵粒孵化器阻卵装置的构造图。
图中:1.PPR塑料进水主管、2.PPR塑料三通管、3.PPR塑料进水支管、4.PPR塑料出水管、5.鸭嘴形出水口、6.出水管弯管、7.尼龙网纱罩、8.铁片支撑罩、9.支撑罩出水孔、10.溢水管、11.圆形孵化容器。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实用新型以PPR塑料进水主管(1)将供水池将处理好的孵化用水通过进水支管(3)和PVC塑料出水管(4)从鸭嘴形出水口(5)流出,分流到各个小型圆形孵化容器(11),形成旋转式水流,使水顺时针方向旋转,在孵化盆中缓慢 旋转流动。当孵化水在圆形孵化容器(11)中达到一定高度时,便从圆形孵化容器(11)由尼龙网纱罩(7)、铁片支撑罩(8)构成的阻卵装置的支撑罩出水孔(9)经中间的溢水管(10)流出,因在溢水管的溢水口有铁片支撑罩上钻小孔若干,小孔又用100目纱网制成尼龙网纱罩套住铁片支撑罩防止了圆形孵化容器(11)里水溢出时受精卵随水流出,保证了泥鳅孵化卵粒在圆形孵化容器里不断循环流动。孵化用水回流后通过沉淀池再次净化,并用生石灰和漂白粉调节酸碱度,以达到PH值在7.9-8.1之间(偏碱性水质有利于泥鳅水花体表分泌黏液保护幼体而不被其它微生物侵害,也减低在游动中与硬物产生的摩擦而受伤感染,发生病害),再经水泵从沉淀池抽出,循环利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天门四海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湖北天门四海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0353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