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对流孵化桶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99496.3 | 申请日: | 2011-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248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14 |
发明(设计)人: | 吴常文;迟长凤;徐佳晶;马明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海洋学院普陀科学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3 | 代理人: | 吴秉中 |
地址: | 316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对流 孵化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微生物培养及孵化设备,尤其涉及对流孵化桶。
背景技术
现有的鱼苗孵化桶,是用白铁皮制成的漏斗形桶。分倒置梯形圆台、圆锥和桶架3个部分。在桶的上部有一圆形纱绢将桶的上部分成内外两部分,水从漏斗底部不断进入,鱼卵放入内部,并随着水的不断进入而翻动、孵化。流出的水通过纱绢过滤自动排出桶外。孵化桶由钢筋和角铁加工的三角形桶架支撑。尽管这种孵化桶的孵化原理符合鱼类孵化的生物学要求,但是存在一些问题:1、纱绢有效过滤面积过小,鱼苗在孵化过程中,纱绢容易被堵塞,导致进、出水不平衡。如果不经常洗刷就容易漫卵、逃苗,因此增加了洗刷管理劳动强度,同时还易损伤鱼卵和鱼苗,降低孵化率,使孵化率一般仅为60-70%,如果管理不当孵化率还不同程度降低。2、纱绢与桶固定在一起,如果纱绢破损,撤换纱绢困难。3、桶体主要部件连在一起,分解搬运和更换部件较难。为解决上述问题,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一种鱼苗孵化桶》,授权公告号CN 201602052U,提供了一种鱼苗孵化桶。该鱼苗孵化桶的圆柱形桶体上部焊有溢水口,下部焊有圆环形桶体内底,且将圆柱形上桶体、圆台形中桶体和圆柱形下桶体焊成一个整体,并安放在支架上。在圆柱形上桶体内有用螺栓固定装有过滤纱网的过滤纱网支架,过滤纱网的下端用固定圈固定在圆环形桶体内底的内环凸台上,以防滑脱。鱼苗孵化桶孵化密度大,孵化率高,纱绢过滤面积大,撤换方便,且结构紧凑,重量轻,搬运方便,适合中小型鱼苗生产和科研试验的使用。然而该孵化桶对流速、卵粒的密度的控制仍有待提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提供一种结构新颖、生产效率高、孵化密度大、适于规模化生产、卵粒密度均匀、溶氧高、溶氧均匀、节约水源的对流孵化桶。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对流孵化桶,包括具有支撑腿的水箱,其中:水箱底部中心制有凸起的凸台,并且该凸台与水箱侧面之间的底部具有环形的凹槽;凸台中心附近具有顶针;凸台位于水箱外侧的表面上连接有磁性转动部件;顶针上设有能随着磁性转动部件转动的从动搅拌机构;从动搅拌机构的中心具有配合帽,该配合帽的侧周连接有辐射状排布的船型搅拌体;水箱沿口附近设有倒置的漏斗状筛绢网;水箱上沿口附近贯穿设有溢水管。磁性转动部件转动时带动从动搅拌机构,在船型搅拌体的作用下,将环形的凹槽上方的水体搅动并抬升,使得水体形成四周上升,中间下降的环流。该种环流不同于现有技术的漩涡状环流,其具有均匀性且在上下对流过程中具有充氧作用,使得整个水体较现有技术具有更高的溶氧。磁性转动部件与从动搅拌机构相结合,能省去传动机构,从而避免了传动部件浸入水体产生的污染,从而使水质较为理想。
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采取的措施还包括:
磁性转动部件包括间隙安装在凸台下方的电机;电机的轴心与顶针同轴;电机的转轴连接有辐射状排布的杆体,并且杆体的自由端连接有磁铁。杆体的数量与空间排布与从动搅拌机构一致,利于牵引。
水箱内侧中部附近设有能支撑筛绢网的支撑块;水箱上方设有进水管,并且,进水管的冲水口位于顶针轴线上的水箱中心附近。冲水口位于顶针轴线上的水箱中心附近能使水流中心向下流动,而四周向上流动形成大水体对流,增加溶氧。
凹槽的底部贯穿设有放水管。
由于本实用新型对流孵化桶,采用了水箱底部中心制有凸起的凸台,并且该凸台与水箱侧面之间的底部具有环形的凹槽;凸台中心附近具有顶针;凸台位于水箱外侧的表面上连接有磁性转动部件;顶针上设有能随着磁性转动部件转动的从动搅拌机构;从动搅拌机构的中心具有配合帽,该配合帽的侧周连接有辐射状排布的船型搅拌体;水箱沿口附近设有倒置的漏斗状筛绢网;水箱上沿口附近贯穿设有溢水管等结构,其具有结构新颖、生产效率高、孵化密度大、适于规模化生产、卵粒密度均匀、溶氧高、溶氧均匀、节约水源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附图标号说明:水箱1、顶针11、凹槽12、凸台13、支撑腿14、支撑块15、进水管2、冲水口21、溢水管3、放水管4、从动搅拌机构5、船型搅拌体51、配合帽52、电机6、杆体61、磁铁62、筛绢网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海洋学院普陀科学技术学院,未经浙江海洋学院普陀科学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9949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