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工业窑炉的余热回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99136.3 | 申请日: | 2011-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292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雷镇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雷镇源 |
主分类号: | F27D17/00 | 分类号: | F27D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5 | 代理人: | 周维锋 |
地址: | 400020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工业 余热 回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大型回转工业窑炉的热量收集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工业窑炉体表辐射热量的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能源是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基础,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程度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是世界第二大能源生产国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中国人口众多,能源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数的51%。节能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能源危机导致燃料短缺、燃料费用上涨,严重地威协着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于是迫切要求人们开发新能源和节约现有能源。余热回收是合理利用能源、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等方面不可忽视的问题。目前,在工业生产的各个部门中,有大量的加热炉、窑炉、工业锅炉等,其表面辐射温度在200~500℃之间,辐射余热未获得充分利用,造成能源的严重浪费,因此,发展有效的余热回收装置是能源得以合理利用的有效方式。现有技术中,部分行业或者企业已经采取了余热回收技术对工业生产过程中的余热进行回收利用,例如,部分水泥厂利用水泥生产过程中的余热建设电站,电站发出的电力回用于水泥生产,该余热回收技术在回收水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余热的同时,又减少了水泥厂对环境的热污染以及粉尘污染,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但是,现行余热回收方法所获得的热量十分有限。大部分热量通过窑体、炉体等表面通过辐射的方式散失到大气中,未得到充分利用。例如,通过对某水泥厂回转窑进行实际测量,生产线的回转窑段外壁实测温度为330~350℃,而且该区段热量连续辐射,最终散失到大气中。针对上述不足,本申请人发明了一种余热回收利用技术,具体技术方案如专利号为201120025840.5,授权公告号为CN 201926322U的专利文件所记载,该方法的主要原理是在工业窑炉体外设置有热辐射吸收装置,具体采用沿工业窑炉体轴向设置的多层吸热管阵列(具体采用金属翅片管),通过预热锅炉冷凝水的方式加以余热回收并利用,例如发电,大大提高了工业生产余热的回收效率。
现有技术中,如图1所示,由于热辐射吸收装置均采用多根单根长度不超过2米的吸热管沿工业窑炉的轴向布置,相邻吸热管直接通过连接软管收尾串联形成吸热管阵列,该连接方式的不足之处在于:由于采用多根短管进行串联,形成多处连接接头,大大增加了成本,而且在工作过程中,由于吸热管内产生较大压强,容易造成接头处漏水,导致故障性检修停产,降低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工业窑炉的余热回收装置,减少吸热管的接头数量,节约成本,同时大大降低了因采用多接头而导致的高发接头损坏率,避免了长期停工检修,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工业窑炉的余热回收装置,包括设置在工业窑炉体外的热辐射吸收装置,所述热辐射吸收装置包括多根相互连通且轴线与工业窑炉的轴线平行的金属吸热管,金属吸热管沿窑炉体周向分布形成截面为弧形的金属吸热管列阵,所述单根金属吸热管的长度不低于8米。
进一步,所述热辐射吸收装置外设置用于防止热量散失的保温层;
进一步,所述金属吸热管为金属翅片管;
进一步,所述弧形金属吸热管列阵沿工业窑炉体周向以部分包裹或者全部包裹的方式设置在工业窑炉体外;
进一步,所述弧形金属吸热管列阵为至少两层重叠分布;
进一步,所述保温层由绝热材料制成;
进一步,所述保温层外还设置有防水保护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工业窑炉的余热回收装置,由于采用单根长度不低于8米的长吸热管,可以根据工业窑炉长度或者实际需要,选择较长吸热管来替代吸热短管,实现一次性“首尾贯通”,减少吸热管的接头数量,节约成本,同时大大降低了因采用多接头而导致的高发接头损坏率,避免了长期停工检修,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现有工业窑炉的余热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工业窑炉的余热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雷镇源,未经雷镇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9913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石蜡切片渐进脱水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骨软骨缺损修复的支架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