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开关变换器及其控制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98873.1 | 申请日: | 2011-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752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李伊珂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芯源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M3/156 | 分类号: | H02M3/156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王波波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开关 变换器 及其 控制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涉及电子电路,尤其涉及一种恒定导通时间开关变换器及其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恒定导通时间控制由于其优越的负载瞬态响应、简单的内部结构和平滑的工作模式切换,在电源领域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图1示出了一个现有的恒定导通时间控制的开关变换器100的框图,包括恒定导通时间延时电路101、逻辑电路102、驱动电路103,比较器104、反馈电路106以及开关电路105。开关电路105包括至少一个开关管,通过该至少一个开关管的导通和关断将输入信号VIN转换为输出信号VOUT。反馈电路106电耦接在开关电路105的输出端和比较器104的反相输入端之间,用于产生代表开关电路输出信号VOUT的反馈信号VFB,该反馈信号VFB被送至比较器104的反相输入端。比较器104的同相输入端接收参考信号VREF,且比较器104将反馈信号VFB与参考信号VREF进行比较。恒定导通时间延时电路101产生导通延时复位信号,并将导通延时复位信号送至逻辑电路102的复位端R。逻辑电路102的置位端S电耦接至比较器104的输出端,根据导通延时复位信号和比较器104的比较结果产生控制信号,该控制信号被送至驱动器103的输入端。驱动器103的输出信号用于驱动开关电路105中开关管的导通与关断。
当整个开关变换器100工作在稳态时,输出电压VOUT具有纹波,整个控制电路根据输出电压VOUT的纹波来控制开关电路105中开关管的导通或关断。当开关电路105中输出电容的等效串联电阻ESR较大时,VOUT的输出纹波很大,输出电压VOUT的平均电压值大于参考信号VREF。当开关电路105中的输出电容的等效串联电阻ESR很小时,VOUT的输出纹波很小,控制系统将受到噪声干扰,影响开关变换器的输出稳定性。在现有的某些开关变换器中,在反馈电压输出端增加一个斜坡补偿信号以提高开关变换器的输出稳定性。然而,斜坡补偿电路充当输出电容的等效串联电阻ESR的作用,仍然会导致输出电压VOUT的平均电压值大于参考信号VREF。
实用新型内容
考虑到现有技术中的一个或多个问题,提出了一种开关变换器及其控制电路。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开关变换器的控制电路,该开关变换器包括开关电路,该开关电路包括至少一个开关管,该控制电路包括:反馈电路,电耦接至开关电路的输出,产生代表开关变换器输出的反馈信号;第一斜坡补偿电路,电耦接至开关管的输出端,产生第一斜坡补偿信号,并对所述反馈信号进行补偿,产生补偿后的反馈信号;比较器,反相输入端接收补偿后的反馈信号,正相输入端接收参考信号,输出比较结果;恒定导通时间延时电路,产生恒定导通延时复位信号;以及逻辑电路,电耦接至恒定导通时间延时电路和比较器的输出端,根据导通延时复位信号和比较器的比较结果来控制所述至少一个开关管的导通与关断。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二斜坡补偿电路,所述第二斜坡补偿电路基于驱动开关管的控制信号产生第二斜坡补偿信号,并对所述参考信号进行补偿,产生补偿后的参考信号;所述比较器对补偿后的反馈信号和补偿后的参考信号进行比较,输出比较结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控制电路,所述第一斜坡补偿电路包括第一电阻器、第一电容器和第一电流源。其中,第一电阻器的一端耦接至开关电路,另一端与第一电容器和电流源的一端耦接并连接至所述比较器的反相输入端以产生所述第一斜坡补偿信号;第一电容器的另一端和第一电流源的另一端相连,并电连接至地。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控制电路,所述第二斜坡补偿信号的斜率与所述第一斜坡补偿电路中的第一电阻器的阻值和第二电容器的电容值以及开关变换器的输出电压相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芯源系统有限公司,未经成都芯源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9887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单向串联双倍压整流高压发生器
- 下一篇:宿舍节能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