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植物纤维建筑万向滑动抗震机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498523.5 | 申请日: | 2011-12-0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241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 发明(设计)人: | 孙成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成建 |
| 主分类号: | E04B1/36 | 分类号: | E04B1/36;E04B1/9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11483 广东省广州市番***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植物纤维 建筑 万向 滑动 抗震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的抗震机构,具体涉及一种植物纤维建筑万向滑动抗震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刚性建筑砖混建筑和钢筋混凝土建筑,由于采用以刚抗刚防震模式,在设计路线上采取静态应力的设定方法,这样的建筑无法真正抵抗地震发生时纵波、横波及扭曲波的复杂破坏力,以至于在无数次地震造成了数十万生命的消失及城市的毁灭。事实证明,刚性建筑在抵御地震灾害方面存在重大缺陷,急需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植物纤维建筑万向滑动抗震机构,安置在刚性建筑的基础中,其通过万向滑动泄力装置使得刚性建筑能够位移滑动,获得与钢、木结构建筑同样的延性释放功能,保证了建筑在地震中只动不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植物纤维建筑万向滑动抗震机构,包括上基座及下基座,在所述上、下基座间均设有若干经钢球座与上基座连接的承重钢球,在下基座顶端设有与所述钢球数量一致的、作为钢球滑动支撑平台的带弧面的钢滑板。
沿水平面每隔1.2米设置一个所述承重钢球。
所述钢滑板横向两端分别向上翘起5-7度。
所述的钢滑板为正方形。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建筑基础中设置万向滑动装置,将建筑主体与大地分离, 在地震发生时该装置可使建筑主体通过钢球的万向滑动与地层搓动发生逆向运动,从而达到只有大地位移而建筑体不动的效果,保证了建筑的安全,可有效地避免因地震造成的建筑的损坏及人员的伤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植物纤维建筑万向滑动抗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植物纤维建筑万向滑动抗震机构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所示,一种植物纤维建筑万向滑动抗震机构,包括作为建筑基础的上基座1、下基座2,在所述上、下基座中间均匀设有若干经钢球座3与上基座连接的承重钢球5,在下基座2顶端设有与所述承重钢球5数量一致的、作为承重钢球5滑动支撑平台的带弧面的钢滑板4。
所述的上基座1及下基座2均由混凝土制成,上基座1上端面设有用于安装植物纤维墙板安装槽,所述的上基座1下端面固定连接有与钢球相应的钢球座3。所述的钢滑板4固定在所述的下基座2的上端面上,该下基座2的上端面制有与该钢滑板4的弧面相应的弧面结构。
运用进,将植物纤维墙板安装在上基座1预设的安装槽内后,用砂浆填充安装缝隙,将植物纤维墙板固定在所述上基座1上。
其中,所述承重钢球沿水平面每间隔1.2米设置一个,作为承重支点。
利用钢球的滚动特性,使之在上、下两部基础发生位移时,只有下基础部 随大地搓动,而建筑主体不发生位移,保持稳定平衡。
所述钢滑板为正方形,较优的,该钢滑板为800×800毫米大小的正方形。
在下基座与对应钢球的支撑位,设置同等数量的钢板,作为滑动钢球的支撑平台,下基座的钢滑板成800×800毫米正方形,为滚动钢球备留出各个方向400毫米的滚动行程,设计为8级裂度纵波大地移动有记录幅度,如需提高抗震设防,可加大下基座的钢滑板的面积。
另外,所述的钢滑板横向两端分别向上翘起5-7度。
参见图2所示,当发生地震上基座发生位移时,建筑主体6由于自身重力的作用会向下基座位移的相反方向坠倒倾斜,造成建筑主体失稳甚至倒塌。
由于下基座的钢滑板横向两端分别按5-7度向上翘起,可克服大地搓动时建筑主体的逆向坠倒倾斜。
植物纤维建筑万向滑动抗震机构的下基座的钢滑板横向两端分别按一定角度向两侧翘起,从而使得该钢滑板整体呈弧面结构,滚动钢球沿着下基座上的钢滑板弧线,使得建筑主体上升,产生重心偏移,有效地防止坠倒倾斜,保持建筑主体的重心平衡。
当发生地震时,在地震纵向冲击波作用下,推动下基座按一定方向移动时,所述的钢球转动,支撑上基座向与下基座相反的方向移动,从而保持房屋相对静止状态。
当下基座向一定方向移动时,房屋重力会向下基座移动的相反方向产生一个坠倒的倾斜,为了保持房屋平衡,下基座钢滑板横向两端分别向上翘起一定角度,较优的,该角度为5-7度,由于设有翘角从而可使得上基座向上水平移动,而利用上基座移动时的水平上升,克服这个坠倒的倾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成建,未经孙成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9852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数字电视机系统
- 下一篇:交互式富媒体互动系统的控制方法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E04B 一般建筑物构造;墙,例如,间壁墙;屋顶;楼板;顶棚;建筑物的隔绝或其他防护
E04B1-00 一般构造;不限于墙,例如,间壁墙,或楼板或顶棚或屋顶中任何一种结构
E04B1-02 .主要由承重的块状或板状构件构成的结构
E04B1-16 .堆料结构,例如混凝土在现场以浇制或类似方法成型的结构,同时利用或不利用附加构件,例如,永久性结构、由承重材料覆盖的基础
E04B1-18 .包含长形承重部件的结构,例如,包含柱,大梁,骨架
E04B1-32 .拱形结构;穹窿顶的结构;折板结构
E04B1-34 .特种结构,例如,用由桅杆结构或封闭的电梯井或楼梯间等塔式结构支承的悬吊或悬臂杆件;与弹性稳定性有关的特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