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液态排渣生物质燃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97882.9 | 申请日: | 2011-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613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1 |
发明(设计)人: | 郎威;王庆功;蒋文斌;吕俊复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汇丰生物能源发展有限公司;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F23C7/02 | 分类号: | F23C7/02;F23J1/08;F23L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鸿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7 | 代理人: | 邸更岩 |
地址: | 110013 辽宁省沈阳***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液态 生物 燃烧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物质燃烧设备,属于生物质燃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世界范围内化石能源不断减少及国内油价、煤价的不断攀升,我国现阶段大力号召开发新能源,同时面临着巨大的CO2减排任务。生物质能源在这些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我国生物质资源丰富,年产量约为10亿吨左右,总折合标准煤可达5亿吨,且生物质燃烧CO2为近零排放,所产生的SOx和NOx也很少,因而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然而生物质中因富含K、Na、Cl等元素,生物质燃烧后所形成的灰渣灰熔点较低,一般在950-1100℃之间,燃烧过程中极易熔化并在受热面上粘结或流化床布风板上结焦,严重影响锅炉设备的正常运行,显著降低锅炉的传热效果,且氯腐蚀现象严重,这些问题一直长期以来制约着生物质燃烧的发展。
针对以上问题,业界一直在探讨,不少人试图从提高生物质灰熔点的方向出发寻求解决的方案和技术,如中国专利CN101550374A所公开的一种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添加剂,寻求了几种提高生物质灰熔点添加剂的不同配方,该添加剂由Al2O3、Fe2O3和高龄土所组成,但是该专利所揭示的方案大大增加了生物质成型燃料的制作困难和使用成本,大规模应用还有待技术突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阶段生物质富含氯及碱金属元素而导致的灰熔点低、腐蚀和结焦问题,提出一种液态排渣生物质燃烧装置,燃烧过程中生物质灰渣熔化、实现液态排渣,进入外部炉膛的烟气含尘率低,有效解决了受热面腐蚀及结渣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液态排渣生物质燃烧装置,含有生物质燃烧炉和给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质燃烧炉包括进料口、燃烧室、汇渣室、燃烧室烟气出口、炉墙和二次风口;所述燃烧室下端的收缩段为汇渣室,汇渣室下部设有粒化水箱;所述进料口位于燃烧室的顶部;所述二次风口位于燃烧室上部的炉墙上;所述燃烧室烟气出口位于燃烧室下部与汇渣室的连接处;燃烧室烟气出口处设有一排捕渣管,捕渣管的顶部设有挡渣檐;该生物质燃烧装置还包括余热锅炉和尾部烟道,所述余热锅炉通过水平烟道与燃烧室烟气出口相连接,在余热锅炉内布置有炉膛水冷壁,余热锅炉的炉膛内悬挂有过热器,余热锅炉的底部设有密封水箱;所述尾部烟道内的空气预热器出口与二次风口通过管道相连接,尾部烟道外设置引风机。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技术特征是:所述捕渣管是由余热锅炉的炉膛水冷壁的管排弯折延伸拉稀而成。若燃烧室的内壁设有燃烧室水冷壁,捕渣管则由燃烧室水冷壁拉稀而成。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技术特征是:所述二次风口为四个环形分布的风口,且呈水平倾斜布置,倾斜角度α为30-60°。所述挡渣檐是由对称布置且向下倾斜的两檐构成,两檐与水平面的夹角β为5-15°,镶焊于燃烧室的内壁上;挡渣檐跨度H大于燃烧室烟气出口的宽度L。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过热器由汽冷屏或蛇形管所形成,屏间布置有吹灰装置。所述给料装置为活塞推料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①燃烧温度高,能顺利生物质燃烧实现液态排渣,从而避免了从提高生物质灰熔点的方向出发去思考问题,大部分液态渣被捕集到粒化水箱和密封水箱,降低了烟气含渣率,且捕集的灰渣便于二次利用;②生物质燃烧炉的燃烧室烟气出口上端布置的挡渣檐有效将下淌的液渣分流,避免了燃烧室出口烟气的过多携带,加上烟气出口的一排捕渣管的捕集作用,使进入余热锅炉内的烟气含尘率低、烟气较洁净,从而很大程度地解决了余热锅炉及尾部烟道内受热面上的积灰、结渣和腐蚀等问题;③整个烟气流动为尾部烟气引风机所驱动,生物质燃烧炉和余热锅炉内呈负压状态,运行现场干净,运行安全,随进料漏入的空气即为一次风;④所用燃料为生物质散料包,燃料预处理简单,打包及运输成本较低,给料装置为活塞式推料装置,给料简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态排渣生物质燃烧装置的结构示意原理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表示出了液态排渣生物质燃烧装置二次风口布置的结构。
图3是燃烧室烟气出口和挡渣檐的局部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汇丰生物能源发展有限公司;清华大学,未经沈阳汇丰生物能源发展有限公司;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9788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