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匀堆机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497653.7 | 申请日: | 2011-12-0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407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25 |
| 发明(设计)人: | 邱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蓝湖食品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 |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鼓楼区博深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4 | 代理人: | 林志峥 |
| 地址: | 350008 福建省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匀堆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茶叶机械设备,具体说是一种匀堆机。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使用的匀堆机样式繁多,但大都存在以下缺陷:配比和匀度很难掌握,设备占地空间大,茶叶的苗峰容易被折断致使碎茶增加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碎茶量少、拼配匀度好的匀堆机。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提供一种匀堆机,包括传动机构、托轮座、平输送机、机架、筒体、进出料门和斜输送机,所述筒体支承在托轮座上,筒体内设有若干道左旋或右旋的导叶板,所述导叶板呈螺旋式排列。
其中,所述导叶板之间的间距相同。
其中,所述导叶板的宽度由固定端向自由端逐渐变窄呈弧形。
其中,所述导叶板上间隔凸出设置有多个圆弧形的突出体。
其中,所述导叶板的自由端为经过倒圆角处理的弧形。
其中,所述导叶板的材质为不锈钢。
本实用新型匀堆机区别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有益效果为:采用滚筒式结构,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卫生可靠,通过在筒体内设置螺旋式排列的左旋或右旋的导叶板,使碎茶量大大减少,并且提高了茶叶的拼配匀度,使成品茶更符合标准样的要求,是茶叶连续生产中良好的匀堆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筒体的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1、传动机构 2、托轮座 3、平输送机 4、机架
5、筒体 6、进出料门 7、斜输送机 8、导叶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参照图1与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匀堆机,包括传动机构1、托轮座2、平输送机3、机架4、筒体5、进出料门6和斜输送机7,所述筒体5支承在托轮座2上,筒体5内设有若干道左旋或右旋的导叶板8,所述导叶板8呈螺旋式排列。
在本实施例中,筒体5为钢板卷制的圆柱形罐状物,筒体5外设有两道环形滑道,并支承在托轮座2上,筒体5的中部对称地开有两个装、卸料口,口上装有可启闭的进出料门6.进料时应将筒体5上的一个进出料门6充分开启,待筒体5回转至进出料门6的最高位置时停止回转,装料完毕,重新回转筒体5并关闭进出料门6,筒体5内设有多道左旋或右旋的导叶板8引导茶叶进行匀堆运作。匀堆完毕待进出料门6随筒体5回转至最低位置时停止筒体5回转,并开启进出料门6卸出匀堆后的茶叶。
在本实施例中,托轮座2有四个,分别安装在机架4上端四角,用以支承筒体5回转。托轮两端设有凸缘,包容了筒体5的环形滑道两端,轮内装有滚动轴承,确保了筒体5在托轮上既可灵活转动又不会轴向窜动。
在本实施例中,传动机构1装在机架的一侧,由电动机经一对带轮,Y形胶带带动涡轮减速箱,再经一对链轮减速带动中间轴,最后由中间轴输出小链轮以大节距的链条拖动装在筒体5一侧的大链轮带动筒体5回转,实现匀堆。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机架4由槽钢制成,装在匀堆体下部,用以支承托轮座2、筒体5、传动机构1、平输送机3及支撑斜输送机7等部件。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平输送机3装在筒体5下的机架上,作匀堆后的茶叶输出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进出料门6装在筒体5的装、卸料口处,门体由钢板和型钢制成,嵌在料口外的滑道里,门背设有两条与齿轮相啮合的齿条,齿轮经键与齿轮轴相连,并经万向节与传动轴与操练手轮相连,扳动手轮即可转动两只齿轮,从而实现进出料门6的启闭。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斜输送机7装在筒体5侧面,作匀堆机的上料辅机用。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改进方式,所述导叶板8之间的间距相同。这样更有利于提高茶叶的拼配匀度。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改进方式,所述导叶板8的宽度由固定端向自由端逐渐变窄呈弧形。这样有利于减轻匀堆过程中导叶板的受力情况,并且不会伤及茶叶,从而提高导叶板8的使用寿命,进一步减少碎茶量。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改进方式,所述导叶板8上间隔凸出设置有多个圆弧形的突出体。突出体在匀堆过程中具有搅拌作用,因此可进一步提高茶叶的拼配匀度,由于突出体为圆弧外形,因此不会伤及茶叶,不会影响碎茶量。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改进方式,所述导叶板8的自由端为经过倒圆角处理的弧形。这样导叶板8不会伤及茶叶,进一步减少碎茶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蓝湖食品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省蓝湖食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9765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