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震蓄电池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496261.9 | 申请日: | 2011-12-0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330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 发明(设计)人: | 寇凤水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宁远征电源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2/10 | 分类号: | H01M2/10;H01M2/2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720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防震 蓄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供电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一种动力车辆用防震蓄电池。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技术的动力车辆使用的蓄电池,横向联接的两单格汇流排之间只有内极柱穿壁焊侧固定,另一端不固定,动力车辆行驶过程中,随着车辆的巅波,蓄电池的正、负极板将发生上下振动,常常造成内极柱穿壁焊处疲劳断裂,导致蓄电池报废,从而影响动力车辆的正常行驶。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防震蓄电池,在汇流排内极柱穿壁焊的另一端安装固定支架,并将固定支架与电池外壳的内壁焊接成一个整体,这样就对正负极板的两端都进行了固定,形成了内极柱穿壁焊和固定支架两个固定点,同时,与电池底鞍一起构成三角支撑,从而满足对蓄电池的防震要求。
所述的防震蓄电池由汇流排、隔墙、内极柱穿壁焊、固定支架、电池外壳、正负极板、衬框、电池底鞍组成,其特征是电池外壳设置为长方体形,电池外壳的中轴线位置上设置隔墙,电池外壳的竖臂内侧和隔墙的两侧设置衬框,电池外壳的底部内侧设置电池底鞍,两相邻衬框的空间位置上设置正负极板,正负极板的上部设置汇流排,汇流排与电池外壳相邻的一端设置固定支架,汇流排与隔墙相邻的一端设置内极柱穿壁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防震蓄电池设计了固定支架和电池底鞍,增加了防震蓄电池的整体性能,使汇流排的两侧受力更加均衡,大大降低了内极柱穿壁焊处疲劳断裂的几率,保障了防震蓄电池的正常使用。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1中:
1. 汇流排,2. 隔墙,3. 内极柱穿壁焊,4. 固定支架,5. 电池外壳,6. 正负极板,7. 衬框,8. 电池底鞍。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便公众更好地掌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法,本实用新型具体的实施方案为:所述的防震蓄电池由汇流排1、隔墙2、内极柱穿壁焊3、固定支架4、电池外壳5、正负极板6、衬框7、电池底鞍8组成,其特征是电池外壳5设置为长方体形,电池外壳5的中轴线位置上设置隔墙2,电池外壳5的竖臂内侧和隔墙2的两侧设置衬框7,电池外壳5的底部内侧设置电池底鞍8,两相邻衬框7的空间位置上设置正负极板6,正负极板6的上部设置汇流排1,汇流排1与电池外壳5相邻的一端设置固定支架4,汇流排1与隔墙2相邻的一端设置内极柱穿壁焊3。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防震蓄电池设计了固定支架4和电池底鞍8,增加了防震蓄电池的整体性能,使汇流排1的两侧受力更加均衡,大大降低了内极柱穿壁焊3处疲劳断裂的几率,保障了防震蓄电池的正常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宁远征电源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济宁远征电源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9626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