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实验动物屏障环境单向流转换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494006.0 | 申请日: | 2011-12-0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108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 发明(设计)人: | 宗阿南;王丽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医科大学 |
| 主分类号: | A01K1/03 | 分类号: | A01K1/03;A01K15/02 |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威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101 | 代理人: | 张述学 |
| 地址: | 110001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实验 动物 屏障 环境 单向 流转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实验动物饲养屏障设施,特别是一种实验动物屏障环境单向流转换设备。
背景技术
屏障系统实验动物环境设施是应用SPF级实验动物的前提条件,环境设施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实验动物的质量,影响到动物实验的结果。
实验动物屏障环境是通过一个相对封闭的建筑设施和一系列设备形成屏障,对外部环境中的微生物、温度、湿度、光照、空气洁净度等进行控制的系统,用以饲养SPF级动物。
欧美及日本实验动物工作起步早,发展快。通常采用在屏障环境中加置IVC笼具等方式使人与动物隔离开,达到即保护人又保护实验动物的目的。
中国实验动物环境标准GB14925--2001中规定屏障系统动物实验室及饲养室净化区域送、排风方式为顶送风、四角排风,气流组织为乱流方式。经高效过滤的气流在室内以不均匀的速度、不平行的流动。
乱流方式具有施工简单,工程造价低,耗能相对少,无短路等优点,在我国屏障系统动物设施建筑中广泛使用,但也存在一定的弊端:乱流的气流组织具有方向多变、常伴有逆流、滞流、涡流气流流动的特性,会在室内产生死角,不利于污浊空气的排出。在实验动物设施动态运行时,动物皮屑、饲料及垫料碎末等会增加室内尘埃粒子的含量,沉降菌增多,易造成屏障系统动物室微生物污染。同时,乱流方式的动物室人与动物共处一个空间, 因气流产生涡流,不利于污浊空气及时排出,动物排泄物产生的有害气体,对实验动物工作者造成很大损害,尤其是有一定污染的动物实验对实验动物工作者存在极大的隐患,实验动物工作者患过敏性疾病者数量众多。
单向流气流方式是室内气流处于单方向流动,气流以均匀的截面速度,沿着平行线以单一方向在室内截面通过,气流不产生涡流,含尘空气直接排出室外。单向流屏障系统能使实验动物排泄物不能逆流入人员工作区域,保障工作人员免受动物实验带来的二次污染,防止人与动物交叉感染。从净化原理上看,单向流是十分理想的流型,但单向流气流方式工程造价高,能耗大, 在我国屏障系统动物室很少使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实验动物屏障环境单向流转换设备,能将实验动物与工作人员操作区域隔离,达到在动态运转条件下,保证屏障环境空气洁净度、空气落下菌等指标达到万级净化水平,有效保证实验动物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它包括壳体、排风口,其特征是:在壳体的前面设置对开门式送风孔板,在送风孔板的后面设置阻尼网,在壳体的后面设置排风口,排风口上组装调节阀和风速测量仪接口。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是:在乱流气流屏障环境动物实验室将局部乱流转换为单向流,进而控制室内尘埃粒子含量及空气落下菌数量、减少室内氨气浓度。解决困绕SPF级实验动物设施内微生物污染的问题。工程造价低,能耗相对较少。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1的右视图。
图4是图1的M—M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1—3,在本实用新型壳体2的前面设置对开门式送风孔板3,送风孔板3上的孔径为4mm,开孔率为Cm=0.0048。在送风孔板3的后面设置尼龙阻尼网4,阻尼网4的孔宽0.114mm。在壳体2的后面设置排风口,排风口上组装调节阀6和风速测量仪接口5。在本实用新型壳体2内放置小动物饲养笼架1。
送排风采用上送、上排方式,依靠单向流转换装置控制净化空气的流向,通过对进风、排风的流量控制,使人员操作区对实验动物区域保持一定的正压,使室内的净化空气经进气屏障进入实验动物饲养区,再经排风口出室外,起到控制回流、控制室内尘埃粒子含量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医科大学,未经中国医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9400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