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有电子身份认证和可配置的智能型公文包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93913.3 | 申请日: | 2011-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116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陆德波;夏静;郑贤忠;王军;潘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九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45C3/02 | 分类号: | A45C3/02;A45C13/18;G06K7/00 |
代理公司: | 武汉金堂专利事务所 42212 | 代理人: | 胡清堂 |
地址: | 430074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有 电子 身份 认证 配置 智能型 公文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安全管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有电子身份认证和可配置的智能型公文包。
背景技术
公文包由于其方便、实用的功能使得其应用领域非常广泛。然而普通的公文包一般为一种机械装置。对公文包的开启人没有身份认证,以及对开启、关闭的时间和开锁类型(刷卡开锁、应急开锁、非法开锁报警、防撬报警)等信息没有存储、记录功能,即不能存储和查看公文包的开、关锁历史记录信息;也没有防盗、防丢报警功能。目前市面上出现的智能型公文包基本都是从以上几方面来增强公文包的保密性、安全性以及防盗性。例如:利用无线射频技术、指纹识别技术进行身份认证,利用GPS等技术来达到防盗、防丢的目的。然而,这些智能型公文包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在开锁的身份认证方面没有加入时效性,即开锁权限设置时并没有考虑到时间这一控制信息。另一方面,不能与上位机(PC机)进行通信,即不能通过上位机对公文包相关参数和开锁权限进行灵活配置。因此,基于上述原因,提出了一种能够自动进行身份认证和通过上位机进行配置的智能型公文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为了增强公文包的安全管控功能,而发明的一种带有电子身份认证和可配置的智能型公文包。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主控板是按如下方式来实现的:一种带有电子身份认证和可配置的智能型公文包包括主控板,所述的主控板由电源模块(1)、核心模块(2)、通信接口模块(3)、射频模块(4)组成。电源模块与核心模块通过3.3V的电源线构成电连接;电源模块与通信接口模块通过3.3V的电源线构成电连接;电源模块与射频模块通过5V的电源线构成电连接;核心模块通过连接总线与通信接口模块构成电连接;通信接口模块通过连接总线与射频模块构成电连接。
所述电源模块(1),由电源转换电路A组成。
所述核心模块(2),由MCU电路B及外围电路组成,所述的外围电路包括EEPROM存储电路C、实时时钟电路D、槽型光耦接口电路E、H桥驱动直流电机电路F、蜂鸣器与LED指示电路G以及JTAG接口电路H。MCU电路B通过I2C总线分别与EEPROM存储电路C及实时时钟电路D构成电连接;MCU电路通过I/O信号线分别与槽型光耦接口电路E、H桥驱动直流电机电路F及蜂鸣器与LED指示电路G构成电连接;MCU电路通过仿真信号线与JTAG接口电路H构成电连接。
所述通信接口模块(3),由USB转串口UART接口电路I和高频读卡器接口电路J组成。公文包主控板核心模块的MCU电路B通过信号总线分别与USB转串口UART接口电路I、高频读卡器接口电路J构成电连接。
所述射频模块(4),由高频读卡器电路K组成。高频读卡器只能读取遵循15693协议的射频卡,卡内的编码格式为:起始码+卡号+校验位+尾码。
该智能型公文包克服了传统公文包在使用和流转过程中的安全漏洞。其技术特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该智能型公文包采用无线射频技术(RFID)实现公文包的电子身份认证。所述的电子身份认证方式,即采用智能时效双控卡开锁。该智能型公文包授权2张具有时效性的射频卡(用户卡)作为开启公文包的双控锁。单张卡不能开关锁。时效性的实现方式为:为公文包授权智能时效双控卡时,还需要设置时间下限和时间上限。该时间下限和时间上限构成了开启公文包的时间范围。在授权的时间范围内,凡是持有这两张用户卡的用户便有打开该公文包的权限。若超过了授权的时间范围或卡号错误,则权限失效,即无法开启公文包。并且,在有效的时间范围内,两张授权用户卡的刷卡时间间隔也有一定的限制。第二,该智能型公文包可以通过上位机进行配置,即可以与上位机进行通信。通过上位机可以灵活配置公文包的各种系统参数,包括智能锁序号、系统时间等。还可以进行开关锁权限设置,以及查看历史记录信息等。并且上位机与该智能型公文包通信的开启,采用了心跳信号(上位机周期性的发送给下位机的频率信号)加射频卡(系统卡)的身份认证。克服了传统口令认证的传播性这一缺点。即在有心跳信号的前提下,已授权的系统卡才可以开启上位机与公文包之间的通信。第三,该智能型公文包还采用预报警技术从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公文包的电子防丢。即在一定的时间段内,若公文包收到超过设定上限数量的非法用户卡,则提前报警。提示公文包持有人有非法用户试图开启公文包。并且,当公文包被强行撬锁开启时,也通过报警以尽可能提前的通知公文包持有人,最大限度的防止损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九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九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9391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